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模板

发布时间:2017-12-27 编辑:冬蕊

  导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党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的有力体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图片模板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模板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模板(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模板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模板(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模板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黑板报模板(3)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教育均衡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抓好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推进义务教育走向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郑蒲港新区成立三年以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抓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积极努力,各方协作,新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为迎接安徽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树立正确理念,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教育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责任: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政府应该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统筹规划教育发展,有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政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职责是为教育,特别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提供均衡的办学条件,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以及宏观调控等行政决策中,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三是整合教育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社会和教育发展建立一个公平规则,对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要确实保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所必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政府应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条件,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让区域内每位公民享受基本教育权利,使其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我们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防止把教育均衡等同于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防止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教育均衡,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加大财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新区教育形象。

  新区要发展,教育是基础。新区成立以来,管委会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切实保证教育经费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2011年至2013年,新区投入1500万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妥善解决学校保安人员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人员配置问题;投资1.5亿元新建马鞍山二中分校,预计招生约2700人,为江北新城莘莘学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河海大学新建分校选址位于郑蒲港新区科教产业园内,项目一期用地300亩,该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郑蒲港新区科教产业园的发展,推动郑蒲港新区作为马鞍山市江北主城区的文化建设,提升郑蒲港新区群众就近享受高等教育。通过几年努力,新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观,新区群众享受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机会得到强化,新区教育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提升,促进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三、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新区教育均衡。

  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一种促进教育发展的途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激励机制,实现新区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理顺以新区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配合和县教育局逐步建立完善校长责任制、校长公开竞聘制和教师流动制,打破校长、教师镇际、校际交流的壁垒,促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合理流动,有效促进新区教育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施农村偏远教师津贴制度,调动教师扎根偏远地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新区教育均衡发展。二是要创新教师招聘工作机制,根据省市有关规定,采取编外聘用、编内补充、人事关系代理等多种方式建立教师定期招录制度,逐步解决制约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缺编、专职教师缺乏等“瓶颈”问题。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在职在岗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新区教育教学质量,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加快“改薄”步伐,实施标准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更是新区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加快“改薄”任务工作中,新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字[2005]9号)文件精神,“要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发展的同时,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按照省市要求,以“师资配备合格,图书装备合格,校舍设施合格,学校管理合格”为重点,制定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调配资金投入,妥善安排进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完成“改薄”任务,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扎实推进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2015年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评估。

  五、强化弱势群体教育,举办特色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不仅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强化弱势群体教育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弱势群体教育包括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等。弱势群体教育是教育均衡的难点,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必须予以重视,给予保障。

  举办特色学校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在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面对学校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如何处理好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引入竞争机制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效途径。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要建立相互竞争机制,不断激活学校向更高水平的均衡阶段发展,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带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均衡。要使均衡不断向深度、广度和高水平阶段拓展,必须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必须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激励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向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目标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党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的有力体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全力以赴,勇于担当,圆满完成省级验收任务,为教育长远发展,实现中国教育梦奠定扎实基础。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