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黑板报设计

发布时间:2017-01-26 编辑:悄缘

  很多书籍我们在没有阅读之前肯定是不知道它的内容的,对于它想要表达的东西,和它到底是不是一本好书完全不知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下好书推荐黑板报吧。

  读书经验漫谈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才如林,学者如云。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

  一一目十行。这话大家常用,出自《粱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结漏,一目十行读书。”一眼看十行是不可能的,但用来形容读书敏捷,夸张得可以接受。当今科技飞跃发展,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要浏览大量书报,确实需要点“一目十行”的本领。

  二二分群书。清末名家梁启超很会读书。他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 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格言还要精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

  三利用“三余”。三国时代的有名教育家董遇,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宋代文豪欧阳修对崇敬他的人深有感慨地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当然,“三上”语有夸大,也不利于健康,不足为训,仪以此说明抓紧一切时间是何等重要。

读书黑板报设计
读书黑板报设计

  四读书“四到”。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五贵在“五用”。现代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这种“眼口手心脑”五到的提法更全面,收益更为显著,成为读书要诀。

  六学避“六蔽”。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贼人绞人乱人狂人,总之是不好的人。孔夫子曾经对弟子们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七“七焚七录”。明代末年有个大学问家叫张,他的读书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他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读书黑板报设计
读书黑板报设计

  八“八面受敌”。这是宋代全能大文豪苏东坡发明的极优读书法。他每读一本书,有计划地分作意义故实文物等几个方面,每次钻研一个方面,步步深入,效果显著。东坡说:“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方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九辨明九事。近人陈中凡钻研古籍,造诣极深。他总结为辨明九事:“一日别真伪; 二日识途径;三日明诂训; 四日辨章句;五日考故实; 六日通条理; 七日治经宜知家法; 八日治史应详察史实; 九日治诸子应知流别。”

  十十目一行。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了“十目一行”读书法取得成功的。

  百百家百遍。韩愈之所以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是从小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鲁迅先生曾形象地比喻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百家之书,还要熟读百遍。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学自如”。

  千日记千言。韩愈自幼苦读,日记千言。叶奕绳谈到他学习的方法说:“每读一书……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每天记千把字,是好办法。”

  万万卷万里。杜甫深有体会地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汉代文史家司马迁总结治学经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读万卷书可接受先人的间接经验。我国地大物博,行万里路可以壮志知情,获得直接经验。两者结合,才使人的认识升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读书名言警句

读书黑板报设计
读书黑板报设计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英国)谚语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