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黑板报图案

发布时间:2017-02-03 编辑:莲喜

  祝你猴年:新年大吉大利、百無禁忌、五福臨門、富貴吉祥、橫財就手、財運亨通、步步高升、生意興隆、東成西就、恭喜發財!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给大家推荐春节黑板报图案,希望能帮助你完成一副美丽的春节黑板报!

  春节谜语

  春节第一日(字谜)夫

  春节二日(字谜)大

  春节二日人已去(字谜)一

  春节放假三天(字谜)人

  春节后大扫除(字谜)二

  春节后干劲冲天(字谜)奉

  春节后面貌一新(字谜)众

  春节前,秋分后,总念乡音(字谜)香

春节黑板报图案
春节黑板报图案

  春节前到广西(字谜)旷

  春节前调休(字谜)茶

  春节前有心创意(字谜)立

  广州人的春节习俗

  过人日七宝羹同庆生日

  大年初七这天,广州人会过“人日”,民间叫“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和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过去,这一天早饭时,要吃由七种菜(一般芹菜、香菜、韭菜、葱、蒜为必需,另外两样可灵活掌握)制成的“七宝羹”(又称“七样菜”)及“薰天饼”(在露天中煎成)等。解放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结伴到郊外游玩,评选“人日皇后”,中选者主持一天的话动;一家老小则登观音山(即今天的越秀山)或白云山;女的去神庙参神,男的到花地赏花或拜黄大仙庙。据考证,人日所游花地的地址,就是今天的芳村花地湾。而近几年,人日游花地这一传统也恢复了。

  广州人过年最讲意头

春节黑板报图案
春节黑板报图案

  每一个年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都饱含了对祥瑞、平安、风调雨顺的祈求。一代代人过去了,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同时也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无助一些。有的年俗留了下来,有的却渐行渐远,不为人知。我们不介意出现卡通版的财神,不过,对那些一直到今天我们仍兴高采烈过着的年俗,对它们的原始形态有所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行花街人欢花靓乐开怀

  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是广州的品牌。“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家喻户晓的广州民谣,描述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景。

  上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广州的中心花市在桨栏路。人们在马路两旁搭架做花档,中间行人。夜市灯光明亮,如同白昼。花市高峰时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花市里红紫纷华,让人眼花缭乱。由于人潮拥挤,买了花枝花束,都要高高举起,否则就要给人挤落,空剩残枝。那时花的品种不多,工商业户多采购桃花。虽然物价较低,但花较昂贵,一枝中等桃花可售数元,中上的达一二十元。

  派利市红包传达吉祥意

春节黑板报图案
春节黑板报图案

  春节派利市,这是广东春节的习惯。不过,最早的利市是跟钱无关的,它始于汉代,是一种类似于钱币一样的东西,拿来辟邪的吉祥物。后来老人家就用红线把它串起来,串一串,就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祟。现在改为年岁的岁,最初应该是鬼鬼祟祟的“祟”,后来使用了铜钱,串一串铜钱。现在,大家是封一个红包,表示利市,也是压岁。

  由于广州较早就发展了商品经济,老广州讲意头、祈求生意兴隆的心愿在广州的年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广州的红包不叫压岁钱,叫“利市”便源于此。此外,给没结婚的人派利是是极具岭南特色的做法,这一习俗据说最早传自香港。

  赶生菜会生财发财愿长久

  相传正月二十六这天子时是观音菩萨大开金库贷款助民致富的时刻。因此,每逢此时大批善男信女都会到观音庙进香,祈求观音菩萨开恩“借钱”。所以,每当观音“开库”,观音庙就格外热闹。

  在1937年出版的《旧历新年广州人的风俗》第2卷第87期上,有一段生菜会的记载:“生菜会,郊野各乡村都举行。大家都在郊外席地大吃生菜,非常的热闹。唱八音,演戏的亦有。据说,这样做了,年成必好,故盛装的男女也纷纷去参加”。其中,会场有一个小池,里面预先放有许多蚬与螺,赴会者探手水中,摸得螺者生子,摸得蚬者生女。整个生菜会的寓意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生财·发财·长久。芳村坑口与黄埔的生菜会,已举办多年。那天无论是谁,认识不认识主人家,只要凑够8个人一桌,就会给你上菜。去的人越多,主人家就越高兴。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