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申论考试
2001年申论考试
2002年申论考试
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定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从而揭示出要正确对待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03年申论考试
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4年申论考试
材料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2005年申论考试
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反映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2006年申论考试
材料以访谈的形式叙述了解决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相关问题,如建立应急机制的必要性,政府在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责任及应采取的措施等等问题。
(二)历年考试分析
历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本身信息复杂、庞大,由数字、文字、图表组合而成,增加了阅读困难;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择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关注国家大事,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命题的发展趋向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申论考试的题材越来越“热”
第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2000年、2001年、2002年提供的材料字数都在1500字左右,到了2003年、2004年、2005提供的材料字数远超过前三年,达到3500字~5000字左右,这说明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了2006年,更是史无前例地达到8000字,2007年也有6000多字,难度更是大大提高。同时,申论考试材料的内容也不再仅局限于文字方面,还涵盖了数字、图型的内容,这使得材料看起来更加复杂,增加了对材料阅读、分析的难度。
本文系中公网供新浪考试频道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中央、国家机关历年申论考试情况分析
时间题材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2000年城市工业生产布局布局不合理。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2001年含PPA的药物容易引发脑中风后各方面的反映。有条理地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个方面谈。要求:意见合理,具体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明;不超过300字。根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2年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400字左右。就所提的对策进行论证,即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要求:自拟标题,字数800字左右。
2003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问题。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少于600字。下面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请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要求:根据选定情境,自拟标题。讲话稿不少于1000字。(50分)情境之一:给定资料B中烟花石爆炸事故发生三天后的现场。作为当地政府派出的事故调查处理的负责人,面对职工、死伤人员家属和有关干部的讲话。情境之二:给定资料B(1-6)中某个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期间。作为上一级安全产管理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当地电视台专题节目中的讲话。
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和交通拥堵问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1.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2.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3.字数不多于1000字。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满分50分)要求:1.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2.条理清楚,语言通畅。3.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4.字数不多于1500字。
中央、国家机关历年申论考试情况分析
时间题材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2005年农村农民问题。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