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论文

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注册会计师论文1

  一、构建注册会计师行业互联网生态的重要性

  互联网生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用户价值为导向,通过跨界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用户关系圈扩展,打破工业化时代下产业边界和颠覆传统商业生态模式,实现链圈式价值重构的生态体系。在传统商业与电商的竞争中,互联网生态对价值的重构既可以造就一个企业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一个行业的兴衰。当前,不仅互联网巨头纷纷通过构建互联网生态进行战略布局,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传统行业也在构建互联网生态方面频繁出手。构建注册会计师行业(以下简称“注会行业”)互联网生态已经迫在眉睫。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从宏观层面指引方向

  20xx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5~1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国民经济各行业信息化规划、政策制定和建设实践的重要依据。《纲要》从宏观层面对建设注会行业互联网生态明确了方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服务业网络化转型:“支持运用互联网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传统服务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培育设计、咨询、金融、交通、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网络化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繁荣健康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第二,《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国家治理大数据中心。加强经济运行数据交换共享、处理分析和监测预警,增强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能力。”

  第三,《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在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等领域推进便利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实现服务前移、监管后移。以公民身份号码、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建立全国统一信用信息网络平台,构建诚信营商环境。”

  (二)《注会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从中观层面明确路径

  20xx年12月, 中注协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xx-2020年)》( 以下简称《信息化规划》),从中观层面对构建注会行业互联网生态指引了路径。

  《信息化规划》提出建设目标,“利用5 年时间,优化完善信息化架构,制定系统架构技术标准、行业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形成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保障系统互联与数据共享;全面更新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成服务便捷的协同办公系统,建立行业数据中心,实现行业管理服务智能化和现代化;会计师事务所建设智能审计作业云平台和智能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并重发展。”

  (三) 注会行业和事务所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求

  一方面,注会行业的发展从微观层面对s建行业互联网生态提出了要求。在互联网+ 时代,考验的不是会计师事务所单打独斗的能力,而是整个行业生态的协同能力,将来的市场竞争更像是不同行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例如:阿里巴巴以电商为基础,为商家延伸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其中包括通用的进销存软件和财务管理服务。假以时日,这些互联网巨头依托庞大的用户群和信息资源进行跨界融合,可以轻松参与会计与审计行业竞争。当传统行业的生态被互联网技术打破时,构建新的互联网生态是整个行业维护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陈毓圭秘书长提出,“‘互联网+ 注册会计师’能否实现,关乎着注册会计师行业会否被别的业态替代。”

  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也从微观层面对构建注会行业互联网生态提出了要求。未来,互联网将持续改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权力结构。致力于构建互联网生态体系的企业,将获得整个行业垄断性的资源和商业发展机会。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积极了解互联网生态发展的规律,参与到全新的行业和自身商业生态的构建中,才能应对会计师事务所间的竞争。

  二、注会行业互联网生态的构成要素

  构建注会行业互联网生态有六大要素,即市场对接云平台、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和行业数据中心。它们为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提供客户服务、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开展作业、注协实施行业管理和服务、注协内部管理、行业服务社会经济提供支持与服务。

  (一) 市场对接云平台

  市场对接云平台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对接供需双方需求的公共贸易平台。该平台既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没有权威主流的信息渠道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和执业能力的问题,方便企业聘请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正规有效的信息渠道了解客户的需求的问题,方便事务所深入了解和拓展市场。中小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业务需求,既可以由系统自动匹配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主动通过基础信息指标、信用与执业能力指标,查找符合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在平台中寻找商机,既可以查找发布的客户业务需求,也可以接收平台自动适配的客户业务需求。

  (二) 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

  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可以看作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系统的总集,既包括服务于广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而搭建的第三方平台,也包括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自行提供服务的网络化内部管理系统。功能包括:会计财务、人力资源、继续教育、通讯服务、资产管理、行政办公和知识共享等内部管理服务。

  (三) 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

  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是为中注协和32 家地方注协提供内部运行管理的平台。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基于统一的协同办公系统基础软件架构,中注协部署在私有云,地方注协独立部署在本地或中注协私有云。它协同人、财、物、信息和流程,服务于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对于建设注协内控体系、提高履职效能有积极作用。功能包括:站、公文流转、行政办公、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会议管理、理事会及委员会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智能分析等。

  (四) 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

  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是协会实现行业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平台。此平台建设的目的为:突破地域、层级和部门限制,对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进行创新优化和集成整合,建成管理网络化、服务信息化和程序规范化的网络平台,有效提升协会公共服务和科学决策的水平,促进注会行业治理现代化,提升协会治理能力。功能包括:为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和会计师事务所整个职业周期提供完整的在线服务,如考试、注册、任职资格检查、继续教育、执业质量检查、财务报表、业务报备、防伪鉴证和综合评价等。

  (五) 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

  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是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各类执业程序的平台。它可以看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系统的总集,既包括服务于广大中小事务所的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而搭建的第三方平台,也包括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自行提供服务的网络化审计作业系统。此平台通过云计算对审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传输,并保障数据的安全;利用云计算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审计手段智能化;审计资源通过云来协同,实现审计工作业务协同,促进信息共享及沟通,保证审计过程质量。功能包括:作业管理、项目管理、独立性管理、后续管理和客户管理等。

  (六) 行业数据中心

  行业数据中心是注会行业相关专业数据的采集、存储、传递、展示、计算与研究的平台。行业数据中心包括三大类数据,一是注会行业互联网生态自身循环产生的数据,包括行业管理与服务数据、注协系统内部管理数据、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数据和管理数据、以及市场对接数据。二是外购的数据,包括目前的法律法规库、经济数据库,以及今后可以扩充的各类行业数据库。三是注会行业数据中心与财政、税务、海关、工商、银行和公安等部委的信息系统建立衔接,共享各类法人单位信息、电子证照、信用信息等公共管理数据和经济运行的数据。

  三、构建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的设想

  在《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围绕“十三五”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可以通过构建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将生态要素有机组合起来,将信息化建设任务有机地衔接起来。“5”是外围的5个云平台,包括市场对接云平台、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1”是中间的1个行业数据中心。每个云平台处在生态链的两端,所有云平台之间都有数据共享与交换,每个云平台和行业数据中心都有数据共享与交换,构成融合共生的关系。5个云平台和1个行业数据中心通过共享、协同、制约和监督,构成完整的、良性的、高效的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

  (一) 市场对接云平台的生态链

  市场对接云平台从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提取执业数据形成信用与执业能力指标,从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提取管理数据形成基础信息指标,以及利用自身积累的客户数据和交易数据,构成基础数据库。市场对接云平台作为公共贸易平台,通过基础数据库的支撑,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拓展业务承接模式,服务于供需双方,提升整个行业服务客户的效率和能力。市场对接云平台的客户数据和交易数据将实时进入行业数据中心,成为行业大数据的有效组成部分。客户数据和交易数据是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中作业管理、项目管理、独立性管理和客户管理的基础信息,也是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中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信息。

  (二) 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的生态链

  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既和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协同,形成会计师事务所的整合解决方案;又和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相衔接,构成中注协、地方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4级管理体系。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的人力资源数据和继续教育数据时实时进入行业数据中心,成为行业大数据的有效组成部分。它利用行业数据中心扩展知识共享的基础数据,提供风险评估和行业对标等创新应用。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的人力资源、继续教育与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注册管理、继续教育进行协作。

  例如,地方注协对有内部培训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授权,注册会计师参加本所举办的培训班,培训班的时间、内容、考勤、结业成绩、学时等信息进入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的继续教育记录信息,同时也进入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继续教育记录信息。注册会计师参加本所、地方注协和中注协举办的培训班,共同构成注册会计师年度后续教育培训学时,成为行业管理与服务的依据。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的行政办公、人力资源与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的公文流转、行政办公和理事会及委员会管理进行协作。

  (三) 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的生态链

  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实现部门之间安全互联、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的公文流转、行政办公、档案管理和理事会及委员会管理的数据将实时进入行业数据中心,成为行业大数据的有效组成部分。

  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和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构成行业管理服务智能平台,实现行业管理与服务、各级注协内部管理的一体化。注协协同办公系统与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对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示,可以开发行业数据统计分析、风险预警、行业发展预测、智能决策支持等一系列创新应用。利用行业数据中心进一步开发行业指数,服务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预测。

  (四) 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生态链

  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行业管理与服务数据都可实时进入行业数据中心,成为行业大数据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行业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服务,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实际情况与发展趋势,提升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财务报表、综合评价与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的项目管理、客户管理进行协作,自动形成季报、半年报、年报和年度综合评价排名。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注册、任职资格检查与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的项目管理、独立性管理进行协作,完成任职年限和任职资格自动核查。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执业质量检查、业务报备、防伪鉴证与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的作业管理、项目管理、独立性管理、客户管理进行协作,例如,统一行业业务报备数据标准、业务流程,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业务报备提取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业务和客户数据,变人工报备为自动报备,实现防伪鉴证的功能;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执业质量检查提取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业务数据,开展网上监管,将人工事后监管转变为智能预警式的事前和事中监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业务信息与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委共享,解决多头监管的问题。

  (五) 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的生态链

  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所有类型的执业数据都可实时进入行业数据中心,成为行业大数据的有效组成部分。利用行业数据中心提供业务报备和防伪鉴证等创新应用,为行业诚信信息监控体系提供实时、全面执业信息的记录、诚信信息的披露和异常信息的提示。

  行业数据中心为作业管理、项目管理、独立性管理和客户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例如,行业数据中心中各类行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各类法人单位信息、电子证照、信用信息等公共管理数据和经济运行数据,为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全面、权威的基础数据支持。

  (六) 行业数据中心的生态链

  行业数据中心中存储的是行业大数据,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行业数据中心的行业管理与服务数据通过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采集;各级注协管理数据通过注协协同办公云平台采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数据通过事务所审计作业云平台采集;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数据通过事务所内部管理云平台采集;市场对接数据通过市场对接云平台采集。行业数据中心从普通的数据存储、检索,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校验整合,建立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运算,提供各类分析报表,进而支持统计分析、评估研判、预测预警和智能决策。

  四、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的优势

  (一)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的基础是云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通过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提供可配置的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和服务资源。云平台对于众多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云平台利于中小所集中数据来源、改进跨地域内部协作、改善与客户的互动、方便远程办公,中小所由此可以降低对IT 资源的依赖,不用购买、构建、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降低总体信息化成本,只专注用户需求和整体绩效。

  (二)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的路径是协同

  互联网生态中,组织聚焦自己核心价值的同时,再尽量深化和扩大社会化、行业化协同。自建生态也好,融入生态也罢,均是开放性创新和最大限度地扩展协作,通过资源与能力的互补及生态链的构造,创造出比单个组织的简单聚合更大的价值。越多人参与,生态的价值就越大,用户需求就越能得到满足,每一个参与协作的组织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发展自身业务、构建自身生态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参与到行业生态中。行业生态有助于完善个体会计师事务所的生态,减少大部分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整体的解决方案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的本质是跨界

  注会行业互联网生态6个平台已经打破了上下游概念,成为生态中的一环。一项业务流程可能贯穿多个云平台,集合多类数据资源,为不同类型的用户主体服务。注会行业“5+1”生态的价值是5+1大于6,不仅可以实现6个平台的设计功能,还能通过跨界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用户关系圈扩展,实现单个平台不能独立实现的创新功能应用,以提升注会行业的整体价值,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四)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的目标是融合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在加速。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信息连接、传播速度,云计算技术以超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大数据技术以快速准确的数据挖掘能力,联袂向传统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消费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渗透,促使生产、消费、服务和流通一体化。站在行业整体的视角,打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注协和客户的业务边界,解构、创新和重塑传统的业务流程,拓展专业服务领域,创新审计手段、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注会行业“5+1”互联网生态是与互联网相融合的跨界平台和行业生态。

注册会计师论文2

  l.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成立的资产评估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在这些中介组织机构中具

  有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如注册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在我国,不允许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以个人名义执业,都是以所在中介组织名义执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是由中介组织的领导人员决定,所得利益也为单位所有,构成单位犯罪。如果注册会计师私自执业,在有关报告书上偷盖公章,则是个人犯罪,有关中介组织不构成犯罪。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提供的有关资产评估、验资、审计等证明文件与被审计对象的客观实际不符而仍然提供这些内容虚假的证明文件,或者明知被服务对象要其出具的是虚假证明文件而有意提供的。本罪中的故意只要求对自己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是明知的即可,至于是否明知其所审验的文件材料是虚假的,不影响犯罪成立,犯罪动机如何亦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如某注册会计师明知对方净资产只有1000万元,但却为其出具了净资产5000万元的审计报告,这就是一种故意行为。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中介服务市场的管理秩序。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介服务机构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现行企业制度的建立及现代经济组织的规范活动,如果中介组织及从业人员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不仅背离了中介组织的公正性,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及国家对中介服务市场的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提供虚假中介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行为。它包括两个具体要素:第一,必须有提供虚假中介证明文件的行为。虚假证明文件是指内容虚假,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包括:对国有企业资产故意低价评估;对发起人没有出资或者出资不足而故意证明其已出资或者足额出资;明知公司对重要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不符而不予指明,明知公司的财务报告会导致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产生重大误解而仍做出无保留的审计报告等等。只要行为人将含有上述虚假内容成分的证明文件提供给使用人;等等。

注册会计师论文3

  摘要: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是社会环境受托责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决定了其在环境审计中的主体地位。然而,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审计以政府为主导,注册会计师审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制约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因素,以期为促进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社会受托环境责任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人们关注的关键问题。环境审计的出现,无疑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审计人员通过环境审计,可对企业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鉴证。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审计以政府为主导,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已是大势所趋。

  一、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必然性

  (一)社会受托环境责任发展的必然产物

  企业发展需要从资本市场融资,更需要在产品市场销售产品。社会公众在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在消费市场则为消费者,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存在重要影响。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逐渐偏好投资环境形象良好的企业,自觉抵制环境形象恶劣的产品,形成企业对社会公众的社会受托环境责任(王恩山、杨娜,20xx)。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和社会公众双方都需要独立第三方对企业提供的环境审计报告进行鉴证,提高其可信赖程度。其一,环境审计报告反映了企业社会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社会受托环境责任报告由企业自身提供,其可信赖程度较低,因此,履行了社会受托环境责任的企业需要独立性强的注册会计师对其行进鉴证,提高可信赖程度,以此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或销售更多的产品;其二,社会公众根据社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对企业的环境形象进行区分,也需要独立性强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提供的环境审计报告进行鉴证,进而在资本市场上有选择的投资,在产品市场上有选择的消费,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是社会受托环境责任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不足

  政府审计由政府审计机关开展,而政府审计机关以政府部门形态存在,决定了其审计工作主要为政府服务,受政府控制。因此,政府审计存在以下缺陷:其一,政府审计范围有限,从审计环节来看,主要侧重污染治理审计和治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不能从污染源头审计;其二,在对国有企业的环境审计中,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存在寻租可能性,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其三,政府审计人员有限,审计任务不可能如注册会计师一样详细分配到个人,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审计效率低下,同时,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限的政府审计人员无法满足庞大的企业环境审计需求。

  企业内部审计类似政府审计,属于“自检自查”,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结果可信赖度低;其次,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也不可能支付大量资金开展内部审计,在同等费用的情况下,企业更偏向于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环境审计。

  (三)拓展业务的需要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几乎集中在传统的各项会计和审计服务、资产评估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税务服务以及工商服务等类型,其中以审计为主业务的事务所审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70%-80%之多。显然,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基本业务领域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在这种局面下,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拓展更多领域的业务以增加利润,环境审计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在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管理越来越受国家、社会公众和企业经营者重视的今天,在未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里,环境审计市场前景广阔。

  二、制约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因素分析

  (一)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观意愿不强

  虽然我国从1979年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组成了较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环境保护法律条例大多属于指导性思想,各项实施细则有待明确,与实务操作有很大差距,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执法不严,难以摆脱“软法律”的影子,无法保证环境审计结果得到应有的重视,法律监管缺失使得许多企业并没有意愿进行环境审计,环境审计需求小,环境审计市场难以发展壮大。

  (二)环境审计实施细则尚未建立

  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对环境保护有关的政府环境保护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国有金融机构环保信贷资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有企业排污费、环境支出、国际组织援贷款项目等各种资金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监督。但这一方面规定偏向于环境财务审计,更深层次的环境绩效审计和环境合规审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内容单一。20xx年修订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环境事项做出了解释,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计过程中考虑年报的财务事项,但对于注册会计师具体如何参与环境审计,准则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缺乏客观标准,环境审计报告可信赖程度低。

  (三)环境信息披露形式及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我国的环境审计处于探索阶段,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及内容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朱金凤、赵红雨(20xx)以20xx年底A股造纸业2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招股说明书及20xx~2005年连续三年共65份年度报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其一,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法规的发布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披露动机源于政府的压力而非市场的需求,披露目的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不是履行公司社会责任;其二,环境信息披露同时存在与年度财务报告和招股说明书,且年度财务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不及招股说明书;其三,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实用性较低。面对纷繁凌乱的环境信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环境审计时无法形成统一标准,缺乏可比性,社会公众也不能据此合理区分企业的环境形象,无法客观反映企业的社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四)注册会计师的环境知识匮乏

  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愿意开拓环境审计市场,取决与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开拓环境审计市场给其自身带来的风险与收益的对比。对于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因为风险承受能力高,为了积极开拓新业务,它们愿意承受较大的风险去参与环境审计;但对于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是否开拓环境审计市场,则主要决定于风险与收益的对比---风险越大,收益越小,则不太愿意开拓环境审计市场;风险越小,收益越大,则愿意开拓环境审计市场。

  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注册会计师对环境知识的匮乏。其一,环境管理与保护和相关的专业技术检测等是环境审计重点所在,注册会计师缺乏环境相关的知识,执行环境审计项目存在困难;其二,环境审计是审计的新兴领域,是融合了环境科学和传统审计的复合学科,同时具备审计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注册会计师几乎没有。具备环境科学的审计人才的严重缺乏,使得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考虑是否涉及环境审计项目时十分谨慎,限制了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步伐。

  三、促进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措施

  (一)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企业实行环境审计意愿

  其一,社会公众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理应为了自身健康对给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或产品市场对企业进行选择,形成社会受托环境责任,这是目前最有效的监督机制。其二,健全环保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摆脱“软法律”的影子。其三,也可以实行奖励政策,对自愿披露环境信息并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环境审计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实行环境审计的意愿。

  (二)建立健全环境审计准则,规范环境信息披露形式与内容

  国家立法机关和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国内外协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环境审计的先进理念和操作技术,建立健全环境审计准则,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规范环境信息披露形式与内容,提高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质量,公正、公平反映企业的社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同时,逐步鼓励企业披露单独的环境审计报告,结合自身实际,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力度。

  (三)培养环境审计人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力

  其一,鼓励注册会计师自主参与环境审计的培训,逐渐熟悉环境审计业务;其二,联合有能力开展环境审计项目的会计师事务所,让经过培训的注册会计师参与其中,并作经验总结,逐步建立审计理论框架,使环境审计逐步规范化,为本事务所今后开展环境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引进有能力指导环境审计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四,做好环境审计人员储备计划,为今后的审计队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四、结论

  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已经将它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仍需完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企业经营活动,环境审计是提高环境保护的有力途径之一,然而,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以政府审计为主,有限的政府审计人员无法满足庞大的环境审计市场需求。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刚好弥补了这一漏洞,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为有效促进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环境审计准则,规范环境信息披露形式与内容,充分营造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氛围;注册会计师也应主动学习环境审计知识,提高环境审计的专业胜任力。

  参考文献:

  [1]王恩山,杨娜。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动因探析[J].财会月刊(理论)。20xx(5):60-61.

  [2]朱金凤,赵红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统计分析[J].财会通讯。20xx(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