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英美文学论文1

  摘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与文学作品密不可分,既分别独立,又相互交叉。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将赏析电影与文学作品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目的。本文试从英美文学教学的三个环节探讨如何使其有机结合并进行互动,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的互动教学,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加深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教学 文学作品 电影 互动

  一、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学是英美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英语专业学生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英美文学系统地反映了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英美国家的基本情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有助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好其他的专业基础课。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对英美两国文学史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作品及其创作特点;通过阅读、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提高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发散思维,使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英美文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英美文学课教学缺乏趣味性。

  由于历史跨度大,英美文学流派众多,作家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复杂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加之英美文学课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和单一的“教材+黑板+粉笔”的灌输式教学,这些较为单一的方式通常难以产生多种的感官刺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大容量的知识,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常因此而事倍功半。

  (二)数字化影像教学虽然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效果不够理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之前,学生往往不能在英美文学课堂上积极进行深入有效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在得到了一定改进。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中,使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辅助教学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电影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形象,使文本变得形象、具体、生动,从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改善了课堂气氛。通过观看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学生可以直接感性地了解相关作品,提高自身对作品的感受力及英语听力。因此,电影教学具有可行性及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一度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作为形象文化的影视与作为文本文化的文学毕竟是有差距的,若只停留在看电影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影视只是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不应成为教授文学作品的“快餐”。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应注重其实效性,只有正确借鉴电影这一形象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将电影与文学作品、欣赏电影与欣赏文学作品结合起来并使其互动,才能使学生成功地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到经典文学的美妙。

  三、实现电影与文学的结合,兴趣与内容的统一

  虽然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属于艺术,但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它们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差异。文学的传达媒介是文字和语言,它们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是间接的。而电影的传达媒介则是直观运动着的影像。文学为电影提供了大量素材,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改编自文学作品,电影的成功又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应让学生了解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绝不能用电影去代替文学作品。

  (一)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一定要把好选片关,尽量选择那些忠于原著的影片,因为它们最能体现原著精神,从语言、情节到主题都对原著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对一些经典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反复观看。

  其次,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原著,这样可以避免先看电影所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弊端。而且,电影作为改编后的艺术,存在忠实性的问题,即改编后的电影与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背景、时间、空间等不一定具有完全一致性。因此让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再看改编的影视作品。既可以对作品和影视艺术有双重了解,又能受到视听冲击力,从而激发情感,启迪想象和联想,增强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饶有情趣的状态下进入作品意境。影视作品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升华,可以加深对原著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播放影片前,教师应围绕作品的欣赏重点,将背景知识、剧情梗概和艺术特色、作家等相关内容简要介绍给学生,导人对该作品精彩片段的阅读与欣赏,并就作品主题、人物形象等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并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布置思考题。这是正式进行课文教学前的必要铺垫。可以避免学生在观看影片时一味追求故事情节而不加思考的被动状态。如在欣赏《飘》时,首先应向学生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即美国南北战争,在此社会条件下,学生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主题。

  (二)教学中,情节与教案相结合。

  观看影片时,可以在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的基础上,把光盘上的有关情节和教案相结合,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师分析情讲解后再欣赏相关的电影剪辑,学生能更充分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师与学生的看、听、说、写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了英美文学课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另外,除了从头到尾地为学生放映影片外,可以摘取一些精彩片段重点讲解,作为作品中最精彩内容的节选,它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学欣赏的重点,这些经典的画面、语言和镜头,足以代表这部作品的艺术水准。对于这些精彩片段,教师可以把电影节选和文本选读结合起来讲解,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哈姆雷特》中著名的内心独自时就可以播放电影的相关片段,这比教师朗诵或让学生朗诵的效果要好得多,能收到声情并茂和身临其境的效果。

  (三)教学后,布置作业及其他教学活动。

  观赏完影片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影片,选取不同的切入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分析评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展开探究和讨论。如在欣赏《阿甘正传》时,要让学生重点体验剧中人物的语言及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就阿甘成功的秘诀进行深入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能得出,阿甘的傻,其实是一种保持孩童般的纯真及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电影通过阿甘的传奇经历,重新定义了愚钝与智慧,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它又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另外,通过将影视与原著欣赏相结合,可以使用比较法。首先要从主题方面比较。影片是否忠实于原著精神实质。比较的目的应是强化原著的主题,而不是喧宾夺主地突出电影的主题。其次要从语言上比较。一般而言,名著的语言都有精炼、个性化、生动等特点。改编成电影电视后,不仅具有原来的色彩,而且经过编剧、导演和演员的艺术处理,常常是更加精彩感人,富于魅力。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加了解语言的表现力,也更能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之处。另外。还可以对由同一作品改编成的不同电影版本进行比较。

  四、结语

  当然,对待不同的影片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教条化和单一化。除了以上提供的方法,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对声像的欣赏,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外,教师还可以在这三者基础上组织其它教学活动,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取得更好的互动效果。

英美文学论文2

  摘 要: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实用性”课程的出现,其地位逐渐被边缘化。面对当前的形势,作者试图从兴趣着手,结合教学实践,对文学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谈谈看法。

  关键词: 高校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20xx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实用性”的课程,诸如商务英语、文秘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的出现,一直处于主干课程地位的文学课逐渐被边缘化。与此同时,许多学生还对其冠以“不实用”的称号。针对这一现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当深思,如何在当今的形势下,实施文学课的教学,并摆脱其尴尬的境地?我认为,任何一门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其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本着“兴趣”的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内容

  长久以来,英美文学课的教学通常都是以英美文学史及英美文学经典作品选读两大模块为主要内容。我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的大学生。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往年的精英教育转为了大众教育,而毕业生的工作也从国家分配变成了自谋出路。所以说,知道浪漫主义时期是指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在此期间主要有哪些代表作品;约翰弥尔顿是哪一年代的人,他的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等等,对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来讲,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并不能为日后的就业增添筹码。另外,即使有些同学想学好文学课,但是老师课堂上对于文史及作品时代意义的长篇大论,也使得他们逐渐失去了兴趣。那么,文学课到底要如何来上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能让他们有所收获呢?我认为,针对当前的形势,文学课的教授可以调整为“当代作品为主,经典作品为辅,同时并配以西方文学理论的导入”这一框架。

  首先,为什么要选择以当代作品为主,经典作品为辅呢?因为文学作品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缩影。如果我们过多地关注经典作品,学生将很难把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产生共鸣。另外,大部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通常较为晦涩难懂,而这会导致学生望而却步,进一步失去兴趣。然而,近些年的文学作品并非如此,因为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上,它们都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投入。有人担心当代的文学作品不如以前的优秀,课堂上引入这些作品会导致学生不能欣赏最经典的语言。其实不然,因为现在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上乘之作,有很多荣获过诺贝尔奖(Nobel Prize)、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等各种奖项。例如,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的作品《最蓝的眼睛》、《宠儿》等就可以被选进文学课堂。另外,迈克尔的《时时刻刻》(1999年荣获普利策奖)也可以列入我们的教学大纲。同时,还有一些华裔文学作品,诸如谭恩美的《喜福会》,汤婷婷的《女勇士》等也都是很好的选择。而至于为辅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将那些已经被改编成电影的,大众所熟知的《傲慢与偏见》、《简爱》、《飘》等佳作带进课堂。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

  其次,为什么要引入西方文学理论的教学呢?在我国高校中,西方文学理论一直是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很多大学在文学课的讲授中根本不会涉及理论的内容。对此,郑州大学的郭英剑教授曾经指出:“文学理论的缺失是令人深思的。”“文学理论可以使我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并使我们意识到经典作家要比过去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复杂得多。”确实,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到了20世纪后,更是百花齐放,诸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二、教学方法

  在中国,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最传统的授课方法都是“老师台上说,学生台下听”,文学课更是如此。这往往造成老师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热情,我们要去思索新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课堂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对文学的认知其实无所谓对错,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告诉大家他们的想法并进行诠释,不仅可以使他们的表现欲得以释放,增强自信心,而且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刘润清教授在其《论大学英语教学》一书中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承认学生的智能作用,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参加语言运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予指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刘润清,20xx)

  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此现代科技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文学课恰是最适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科目之一。因为文学课的信息量非常大,时代背景性也很强,如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简单明了地突出重点难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对作品有很好的感官上的认识与了解。例如,对于某一部文学作品的教学,我们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作者的图片,所反映时代的图片等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兴趣。不仅如此,在文学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大量运用由作品所改编的影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且分析文学作品。例如,我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经典著作的讲解,像《简爱》、《傲慢与偏见》、《飘》、《哈姆雷特》等均采用了影片授课,而对于当代的一些作品,如《喜福会》、《时时刻刻》、《美食祈祷和恋爱》等也都通过电影进行讲授。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与同学探讨男女主人公的思想活动与行为。所以我认为,影视教学在当今社会的文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的文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大学生。所以,我们要从兴趣着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善,使得学生喜欢文学,重视文学,而不再使其边缘化。

  参考文献:

  [1]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等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xx,(1).

  [2]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20xx,(5):5-7.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

  [4]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

英美文学论文3

  在莫里哀的创作中,《唐璜》并非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但在唐璜传说流变史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为数众多的以唐璜传说为题材的作品中,它不仅是第一部以唐璜的名字来命名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唐璜传说这一题材开始摆脱长期与低俗艺术为伍的尴尬,逐渐步入严肃艺术的殿堂。因此,在唐璜传说的流变史上,莫里哀的《唐璜》堪称是一座里程碑。

  《唐璜》是莫里哀的“伪善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另两部为《太太学堂》、《答尔丢夫》)。剧中的主人公唐璜虽是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在莫里哀的笔下却成了 17世纪法国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没落贵族的典型。他和他的仆人斯嘎那勒尔(SganareHe)游走于乡间,整日琢磨着勾引女人的艳事。剧本开始,出场的人物是唐璜的仆人斯嘎那勒尔和埃乐菲尔(E1-vire)的佣人居斯曼(Gusman)。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得知,唐璜从修道院里诱拐了埃乐菲尔,并许诺要与她结婚,但在将埃乐菲尔骗到手之后,唐璜很快就对她失去了兴趣。居斯曼无法理解为什么唐璜当初那么热烈地追求他的女主人,现在却对她避之唯恐不及。唐璜的一段自白则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爱情的可贵就在于它那种变幻无常的里面。……

  一旦我们如愿以偿,那就再也没有什么可说,也再也没有什么可盼望的了; 恋爱的整个妙处完全结了”(莫里哀11)。接下来,唐璜又用花言巧语勾引了农民皮埃洛(Pierrot)的未婚妻沙绿蒂(Charlotte),同时又向另一位乡村少女玛杜丽娜(Mathurine)求婚。这时埃乐菲尔的哥哥带着一帮人前来找唐璜复仇,唐璜得知消息,连忙带着斯嘎那勒尔落荒而逃。路上遇到一名乞丐,乞丐请求唐璜给予施舍,唐璜答应给他一个金路易,条件是要他辱骂上帝,但是遭到了乞丐的拒绝。随后他们遇上一群强盗打劫一位绅士,唐璜挺身而出,解救了这位绅士。后来他们路过几个月前被唐璜杀死的一位骑士长的陵墓,唐璜邀请骑士的石像与他共进晚宴,石像点头应允。回到家中,唐璜接待了来访的商人狄芒许先(M,Dimanche),他是一位富有的资产者,也是唐璜的债主。

  唐璜无钱还债,只得用一堆充满虚情假意的客套将他给打发走了。接着唐璜的父亲唐路易斯(Dom Louis)出场,他对唐璜放荡不羁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地斥责,而唐璜却表现得毫不在乎,在父亲面前仍然傲慢无礼。晚餐时间,埃乐菲尔蒙着面纱来见唐璜,她告诉唐璜,她已决定重返修道院,临行之前,她最后一次恳求唐璜能悔过自新。埃乐菲尔走后,石像前来赴宴,它向唐璜发出邀请,要在第二天回请唐璜。在最后一幕,唐璜告诉父亲他已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等备受感动的父亲一走,他却毫不掩饰地告诉正看得目瞪口呆的仆人,他只不过是在父亲面前演戏而已。随后幽灵出现,它警告唐璜,这是他最后的忏悔机会,但是唐璜再次拒绝忏悔。幽灵消失后,石像接着出现,在它伸手与唐璜握手的瞬间,唐璜被雷电击倒,随后被打人地狱。最后,舞台上只剩下斯嘎那勒尔叫喊着要他被拖欠的工资。

  与西班牙原作相比,莫里哀的《唐璜》在情节上有了较大变化,但他仍然保留了西班牙传说及蒂尔索剧本的基本故事框架。在莫里哀创作喜剧《唐璜》之时,蒂尔索的《塞维亚的荡子》尚未出现法文译本,因此,他的改编不大可能直接受到蒂尔索的影响。而此前出现的法国剧作家多里蒙和维利埃的改编本以及意大利的即兴喜剧,则有可能是他剧本题材的直接来源。事实上,莫里哀剧本中的许多情节都借鉴了意大利的唐璜剧,如当埃乐菲尔要求唐璜为他始乱终弃的行为做出解释时,唐璜命令他的仆人斯嘎那勒尔出面替他应付;为了逃避埃乐菲尔对他的追究,唐璜与仆人互换衣服;石像点头接受宴请;唐璜被石像拖下地狱时,斯嘎那勒尔大声喊叫着讨要他的工资等等情节,都来自于意大利剧作家希希科尼的剧本。在情节的构思上,莫里哀的《唐璜》或许谈不上有很多的创新。唐璜传说是一个受人欢迎的题材, 正因为如此,为了吸引观众,莫里哀不能不采用这一题材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元素。当初莫里哀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其用意就是为了改善剧团不太景气的经济状况。因此,在创作中,无论他对这一题材如何进行构思,他都必须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

  但是,莫里哀并非在简单地重复前人的改编。在他的笔下,唐璜这一古老的题材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像意大利剧作家们笔下的唐璜剧那样,主要是为博人一笑。利奥·韦因斯坦曾经指出:“在意大利,这一题材主要令人感兴趣的,既不是唐璜这个人物,也不是其宗教含义,而是唐璜仆人的插科打诨和滑稽的评论” (Weinstein 24)。约翰·奥斯丁也认为,意大利剧作家们关心的只是如何把闹剧、悲剧和歌剧这些不相协调的因素组合在一起,以此来取悦同时代的观众(Austen 147)。的确,意大利的唐璜剧、特别是以唐璜为题材的即兴喜剧,由于插入了大量的插科打诨的场景以及恶作剧、笑剧、杂耍、双关语、俏皮话等,差不多沦落成为了滑稽剧。作为一名喜剧作家,莫里哀自然也非常关心如何引人发笑。但不同的是,笑声背后却隐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莫里哀借用唐璜这个风流成性的浪荡公子,深刻揭示出了当时社会统治阶层一群人的恶习和伪善的一面。正因为如此,通过莫里哀的改编,唐璜传说这一题材才脱离了原来的低俗状态,开始步入严肃艺术的殿堂。

谈谈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关联性研究论文

标签:外语 时间:2022-03-23
【yjbys.com - 外语】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谈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关联性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本文讲述了电影从无到有,再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的历程。紧接着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所兴盛的浪漫主义文学为背景,借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作为论点,将电影中的人物演绎、场景拍摄与英美文学的关联一一举证,以此来阐述英美文学对该电影中展现的文学性质的影响。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两面,同样本文也客观地分析了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关联性的负面,这样便为二者的关联性研究呈现了完整的介绍。

  [关键词]文学性;英美文学;关联性

  一、电影的艺术成长

  电影的诞生着实是科学与艺术的一次完美结合,它是许多欧洲科学家与艺术创作者漫长摸索过程之后的产物。起初的电影,我们更注重其科学性的一面,它所带来的视觉新鲜和听觉上的奇妙占据了早期电影的市场。然而,当电影艺术逐渐成熟,它已不再是仅仅追求一种基层的感官,而逐渐走向了艺术的高层。而这个阶段开始,就是电影与文学的逐渐融合。电影最初是风行于欧美,顺理成章欧美的的文学就对电影产生了一种“临近文化”的影响。这个阶段早期的电影绝大部分都是改编自英美文学中的出色作品,自然而然也带着英美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色,其表现的层面,揭露的社会现象都与英美文学的原著息息相关。

研究生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6-17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究生英美文学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方法和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了解英语作品及国外文化的兴趣,为未来的语言学习建立坚实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融入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的有效途径,以期更好地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英美文学欣赏;有效途径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阅读范围,拓展知识视野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英美文学名著具备较高的阅读和鉴赏价值,对于英语学习能起到重要的文化熏陶作用。将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纳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体系,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以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一、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的必要性

  对于语言学习而言,文学作品能为其提供丰富的书面理解材料,以更为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展现不同国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这一论点早在《文学在语言课堂》一书中进行论述:“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间和文化同另一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进行直接交流”。尽管文学作品中所构建的世界大部分应用了虚构的创作手法,但通过作者的描述手法还是能够展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任务所展现的丰富生活场景,读者能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人们所秉持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可见文学作品是学习和了解该国语言的材料补充,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鉴能有效扩大知识面和认知视野。

英美文学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标签:开题报告 时间:2021-04-18
【yjbys.com - 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标签:开题报告 时间:2021-04-10
【yjbys.com -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提高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论文工作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国外主要研究现状

  国外对萨克雷的研究很多,内容包罗万象。Iran Milligan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了萨克雷的写作技巧、风格。Samuel C. Chew & Richard D. Altick主要从萨克雷的生平来解读其作品,为理解其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Harry Blamires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认为Becky Sharp是一个极有天分、工于心计的轻佻女子(a gifted calculating minx),靠智谋和色相谋得富有丈夫,并进入上层社会放荡、作恶。与之相反,Amelia Sedley 则温柔、诚挚、可爱(gentle, earnest and loving)。Carole Jones和Owen Knowles在Introduction说,作为一名精明的 “strategist”, Becky总是有先见之明,捷足先登,因为其他人都愚钝、蠢笨。Edgar F Harden 的Thackeray The Writer: From Journalism to Vanity Fair 是一部全面评论萨克雷的书。最后一个章节对《名利场》进行了评述,Harden认为萨克雷对Becky的态度是肯定的,并引用作品中的话进行论证。

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论文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4-10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一、 英美文学发展概貌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概述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发展。“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分析、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各种批评思想和理论革新了文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

  三、英美文学的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大学生论文:英美文学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19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摘要:在唐璜传说的流变过程中,莫里哀的喜剧《唐璜》堪称是一座里程碑。论文网小编为您提供一篇论莫里哀对唐璜传说的改编,欢迎参考!

  作者简介:刘久明,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伟恩州立大学文理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比较文学。

  在莫里哀的创作中,《唐璜》并非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但在唐璜传说流变史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为数众多的以唐璜传说为题材的作品中,它不仅是第一部以唐璜的名字来命名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唐璜传说这一题材开始摆脱长期与低俗艺术为伍的尴尬,逐渐步入严肃艺术的殿堂。因此,在唐璜传说的流变史上,莫里哀的《唐璜》堪称是一座里程碑。

  《唐璜》是莫里哀的“伪善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另两部为《太太学堂》、《答尔丢夫》)。剧中的主人公唐璜虽是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在莫里哀的笔下却成了 17世纪法国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没落贵族的典型。他和他的仆人斯嘎那勒尔(SganareHe)游走于乡间,整日琢磨着勾引女人的艳事。剧本开始,出场的人物是唐璜的仆人斯嘎那勒尔和埃乐菲尔(E1-vire)的佣人居斯曼(Gusman)。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得知,唐璜从修道院里诱拐了埃乐菲尔,并许诺要与她结婚,但在将埃乐菲尔骗到手之后,唐璜很快就对她失去了兴趣。居斯曼无法理解为什么唐璜当初那么热烈地追求他的女主人,现在却对她避之唯恐不及。唐璜的一段自白则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爱情的可贵就在于它那种变幻无常的里面。……

关于英美文学的异质性障碍与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分析论文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说明,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理解以及欣赏英美文学著作的能力,这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英美文学的异质性的影响,使得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不佳,相应的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不强。对此,本文将从英美文学是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展现进行分析,探讨跨文化意识对英美文化异质性障碍的跨越,提出有效的跨文化意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英美文学是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展现

  文化与文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此角度出发来理解英美文学是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展现,是指英美文学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表述情感、希望、畅想的。在现代化的今天,由于文学的表达手法、表现手法、表现形式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使得文化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合理,所以,通过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来帮助广大大学生理解英美文化是非常适合的。

  英美文化是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展现,我们可以在英美文化课程教学内容中发现西方文化。英美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述了西方文化,其中包括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以及错综复杂的中世纪文化,所以说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化的缩影。

  二、跨文化意识对英美文化异质性障碍的跨越

  因为英美文学是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展现,所以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是不是只要学好英美文学课程就可以充分掌握西方文化了呢?实则不然,因为目前我国所开展的英美文化课程教学只是肤浅地说明了西方文化,并没有深入、具体地解读西方文化,所以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未得到有效的培养。若要实现我国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增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跨越英美文化异质性障碍。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3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

  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

  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

  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

  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

  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

  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

  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

  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

  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

  XX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XX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

  XX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结构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

  《儿子与情人》中格特鲁德的情感历程分析

  《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论《呼啸山庄》的爱与恨

  论《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色彩

  爱的涅槃---《呼啸山庄》主题分析

论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人文素养的提升论文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30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论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人文素养的提升

  现如今,大学生接触英美文学作品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被翻拍成為电影、电视剧或者舞台剧,其中包括中文版的,也包括英文版的,甚至是改编的。但是这种快餐式的文学作品赏析形式只是停留在作品表面内容的了解上,并没有深入到语言文字艺术以及作者思想内涵的鉴赏上,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素养的提升并没有起到很大的实质性作用。因此,只有通过接触最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导逐字逐句地去分析和体会作者的字词用意,去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怀,唤起作者的思想共鸣,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了解文化差异,转变思维习惯,强化思想内涵

  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性错误,以及惯有的中国式思维模式,导致在对文学作品的揣摩、理解和分析上出现想当然的错误。英美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上与中国文学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用词上,所以,大学生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需要准确分析和揣摩每一个词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以及要表达的准确意思,并且掌握与其它词语的差别,反复揣摩,反复分析,才能精准的把握作者的用词内涵。文化差异是严重阻碍学生准确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首先要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转变思维习惯,用英语式思维去理解和体会英美文学作品,才能准确抓住英美文学作品的精髓,培养和提升思想素养。

2017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标签:开题报告 时间:2020-11-10
【yjbys.com - 开题报告】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慢慢的发展中,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

  题目:回归自然论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冲突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