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体育文化是指人通过体育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在调节自身情感、在协调群体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广义而言,体育文化是指为丰富人类生活,满足生存需求,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它包括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两大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1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以其特有的广泛参与性、思想活跃性、内容丰富性受到大学生们的强烈追捧,成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当前在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结构内容、适应时代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从高校体育社团如何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手,阐述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的现实状况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希望对相关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由来已久,它是高校学生在学校的监督下所成立的自发的、松散的群体性组织。由一群高年级的、有着共同爱好的在校生组建起来。作为高校课外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形式,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其能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与他人、社会沟通的能力。

  1高校体育社团的特点

  1.1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作为一个以共同、相似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关注点而凝聚起来的体育社团组织,由于该组织的成立更多的是自发成立的,所以一般相比其他组织,成员的关系都比较和谐与融洽,这恰恰给了很多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平时课业压力较大,很难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交流沟通,高校体育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其实对自己个人素质与综合素质提升帮助较多的除了学校的老师、家里的父母,恐怕就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而高校体育社团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拢到一起,其不仅提供学生间互相交流的平台,而且对大学生丰富知识面、扩展视野、增加生活经验、提升团体意识及大局观都大有裨益。

  1.2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以及道德素质

  高校体育社团能够使大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不断提高对于体育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在团体中,由于有同伴间的相互鼓励,没有课堂中教与学相对压抑的氛围,大学生能够自主、愉快地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不断克服自身心理的胆怯、不自信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最终达到获取成功的喜悦。而且在进行社团活动时,大学生通常会展现出年轻人特有的活力,而且在进行活动时,大家也会以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提高自身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

  1.3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促进校园文化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大学生通过进行社团活动,提升自信、提升集体主义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自足与社会的有用人才非常重要。经常举办以社团为首的体育活动,如各类小型比赛、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资料展览等,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使校园文化欣欣向荣。

  2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一些高校大学生自发地组建了“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在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高校中注册登记的高校体育社团数量呈现爆发性增加,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等各类团体不胜枚举。许多高校体育社团通常都是由各自学校传统优势项目而产生的,基本上所有的体育社团在成立之初,都是倡导以“交友、交流、健体、健康”等为口号,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参与进来,在高校中许多社团的影响力以及号召力也比较大。在目前的高校社团管理方面,许多高校社团都是依托于共青团委为核心来开展的,基本上都采用了小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来管理社团,这就使得每个社团在管理上都是“双重”管理,既由校团委统一审批登记,又由各社团所下属的院系间接管理。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相关部门没有支持,缺乏管理引导

  许多高校团委下设“社团联合会”,由于学校社团较多,事务也多,在实际管理中,学校只是进行例行的登记管理,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所挂靠的院系也基本只是象征性地派老师来监管,对社团的管理精力有限,无法积极引导社团健康发展。

  3.2在管理上目标性过强

  作为学校在对待社团的管理上过于政绩化,对于团委来说,管理社团,要求举办何种活动时,才会统一组织进行,在平时的日常管理运行时则缺少必要的关心与帮助。许多社团中一年中除了学校需要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以外,剩下的最大一项群体活动就可能是开学初的纳新活动了,这样显然和建立社团时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3.3校区间发展不均衡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屡创新高,许多高校都有许多分校区,但由于地域跨度较大,使得许多体育社团活动较难统一开展,许多新校区的社团负责人需要面临设施缺乏、教师无法及时指导的困境,导致许多新校区的社团只有其名,却没有真实的内容。

  3.4经费短缺、缺少专业教师指导

  基本上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都来自于收取会员会费、学校划拨以及社会赞助等。但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同,学校用于社团活动的经费不足,很少有社会上的企业来进行赞助,就造成了体育社团经费严重不足。在教师指导方面,基于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基本教学工作量,这就导致许多教师无心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了体育社团发展的举步维艰。

  4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若干建议

  4.1相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引导

  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部门要对体育社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认识,使其明确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各管理部门有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不光是一种风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良好的今天,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4.2高校管理部门应继续提高场地设施投入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是离不开物质支持的。一个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健全的运动器械,能够营造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处校园便感受到浓郁的健身气氛,增强其健身热情。因此高校应继续增加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从基础设施上提高高校体育运动的质量与层次,以满足学生基本的锻炼需要。另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运动设施、场馆的使用效率,增加开放的时间,提高场地场馆的使用效率。在指导教师方面,高校需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为高校体育社团配置相应的指导教师,并健全相关保证机制,将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给予一定经济回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指导教师应有的作用。

  4.3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各部门应鼓励学生积极成立各类项目的体育社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积极引导社团与社会进行交流,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其次,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提升凝聚力。另外,每个高校都有校运动队,可增加校运动队与体育社团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加强学生参与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陆军.浅议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8(1):102-106.

  [2]宋洪涛.论当代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xx(5):126-129.

  [3]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xx(6):81,168.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2

  在农村学校如何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值得大家讨论的话题。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农村学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现状

  我校是一个乡镇学校,占地面积21800平方米,由于离县城较近,有88个学生,三个教学班,土质操场,操场面积8000平方米,有部分体育设施,器材齐全。

  二、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要达到的目标

  1.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2.班级特色体育建设,人人掌握特色体育项目技能,展示丰富多彩。

  3.处处体会运动的气息,人人参与快乐的体育活动,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工作,让运动长伴我们左右,让健康陪伴我们成长。

  三、具体方法与措施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动起来”

  要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校园媒体进行多渠道覆盖,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功能的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参与体育的意识,提高参与体育的频率,让他们真正“动起来”。

  2.加强校园体育环境建设,让校园“美起来”

  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热情,同时也影响着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一个好的体育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学校的操场由于办学规模、建设、环境、地理位置等限制,操场越来越小,达不到活动的需要。而场地正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操场,合理布局,把场地利用最大化,处处体现运动的乐趣、处处体现运动的氛围,让校园变成运动的舞台,真正“美起来”。

  3.建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运动“活”起来

  我们要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把师生的运动兴趣调动起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运动“活”起来。

  (1)新型的学校体育运动会学校人数少,竞技性就不会很强,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竞赛活动,多组织一些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项目,让所有人都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2)小型比赛展风采除了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各班级也要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型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小组建设,班级的运动特色等,使体育竞赛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体育文化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大课间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之一,从20xx年课题《初中大课间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的研究结题到现在,经过不断改进、创新,已经深得学生喜爱。以上是一些具体的做法,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注意事项等等,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农村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其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体育健身、娱乐、个性化发展功能,改变单一的竞技模式,增加活动内容,多措并举,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特色。每一个项目,每一种文化只有持之以恒地传承下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才能形成它的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也一样,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断发展、创新,让运动的风景在亮兵中学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传承下去。一些简单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为农村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校园体育文化论文3

  1体育社团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大学是一个社会重要的阶段,形成一个前后之间的连接与大学校的一个重要社会规范教育的地方。体育社团可以分配给学生“社会角色”,提供社会角色的机会,社会规范的实践,引导学生进入社会的共同价值体系,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高职院校在不同地方和条件的群体是学生社会化、社会群体,和校园社区学生的社会化根本不可能实现。体育社团的群体规范是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采取联合行动。所以体育社团必须制定行动准则和行为等等,可以对成员进行社会教化,规范成员的行为,发展群体观念,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2建议

  (1)各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的宏观管理高校应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的管理

  从宏观角度对学生社团的活动进行调控,以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应系统的将体育类社团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加大学生活动经费的投放力度。为社团活动筑牢经济基础。

  (2)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专业技术指导

  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应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对社团成员的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观,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也应加强自身的组织与管理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满足社团成员活动的要求;与其他社团协调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以提高场地设旆的利用率;提高社团的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扩大体育社团的规模。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生体育骨干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社团的凝聚力,有利于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4)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的健身锻炼效应体育社团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他们会自发的参加体育锻炼,并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增进学生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借助于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在高校中加强宣传,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使学生社团的健身锻炼效应进一步加大。

  3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产物,是高职体育教育系部需要将体育社团纳入科学的管理体系。成为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学生体育社团不但为大学生锻炼身体提供了环境条件和组织保证,而且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培养能力、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平台。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了主旋律,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在社团建设中得到继承与发扬。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在校大学生人数骤增,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综合素质提高,能力拓展,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将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