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论文

土建一般是指土建工程,土建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土建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建工程项目包括: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现今说的土建大都一般专指小土建专业,包括住宅、公共建筑、构筑物等的一次建设。

土建类论文1

  摘要:本文通过对土建类专业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现状分析,采用211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构建理论教学、实验训练、工程实践 “三维一体”的高效率教学新体系,并建立起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素质。

  关键词 高效率 教学与质量 保障体系

  一、教学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

  如今,省属地方院校现面临生源数量、素质下降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双重压力。随着入学门槛降低及生源素质下降,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大不如前,学习主动性不足,厌学现象逐渐增多。各高校通过对在校学生、往届学生及用人单位调查,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一)学生所学课程与工作联系不紧密,原有课程的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评价单一;对目前实践教学的认同度不足,通过实习学到知识有限,且无实质性进步;当前课程设置不利于大学生的创业,对创业本领、创业精神培养不够。

  (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感觉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工作3年的助理工程师,感觉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不足;工作5年工程师则认为知识陈旧老化,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修养。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需注意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照应的问题。

  (三)目前的工程教育放弃了工程导向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导向的工程训练,高校与行业沟通不足,出现了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质量不高与紧缺人才招聘难的双重困难。

  以上问题,充分暴露出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教学效率较低,目标性不强,独立于行业之外的问题。为此,各高校与研究院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1.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出2年基础,1年专业,1年实践的211人才培养模式。2.提出工程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教学研究体系。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三个设计”,即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设计和评估设计,实现“工程教育”和“教育工程”的双重超越,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的研究,教研组采用211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提出构建理论教学、实验训练、工程实践 “三维一体”的高效率教学新体系,并建立起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教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一)优化、整合、构建课程体系。

  土建类专业所设课程整合为公共基础及人文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设计课程群、施工与管理课程群、实训课程群五大课程群,将各专业课程划归五大课程群中,这样既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能灵活地照顾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兴趣,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调整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落实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执行整合后高效率的教学体系时,必须建立多元互补的质量评价制度,从不同的维度考察教师和学生。由过去的学校、教师评价变为学校、教师、企业或社会等多方综合评价;在评价内容和标准上,不仅强调学生在土建类专业的理论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素质;在评价方法上,采取传统的纸质考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考核学生的职业品质、工程意识及工程能力,使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考核具备可操作性。

  三、教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主要研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体系中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提出构建理论教学、实验训练、工程实践 “三维一体”的高效率教学新体系。包括优化、整合、构建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实施目标主要包含:

  (一)构建理论教学、实验训练、工程实践 “三维一体”的高效率教学新体系。将土建类专业划分为公共基础及人文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设计课程群、施工与管理课程群、实训课程群五大课程群,探索各课程群间课程的联系与内容整合。

  (二)独立划分实训课程群,通过校企合作,分别从师资、实训基地解决外部保障;在教学体系中对实训课程群进行全面统筹安排,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设计与施工管理相结合,把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调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由过去的学校、教师评价变为学校、教师、企业或社会等多方综合评价;在评价内容和标准上,不仅强调学生在土建类专业的理论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素质。

  本项目是在结合行业需求,同类院校教学情况以及本校学生现状进行教学体系、内容修订的前提下进行的,拟采用理论研究、调研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文献检索、理论分析,研究土建专业体系中高效率的教学组织问题,分析其基础及优势,探讨行业专业背景下,各专业中,课群组的具体特点,给出具体整合实施方案。

  2.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等,找到现有教学运行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子,作为调整的主要内容。

  3.通过构建“三维一体”的教学体系,找出理论教学、实验训练、工程实践间有效平衡,结合行业内机关企业和组织,强化实践教学。

  4.通过动态跟踪,得到新的教学体系中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办法。

  四、结论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构建土建类教学体系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素质,提升学校声誉,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得到同步提高。

土建类论文2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的特点,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土建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作为高职院校能否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内涵建设时,要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创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在原有“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实施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实现毕业证与上岗证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校企合作制订培养计划,按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要求考核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打破了传统学期设置,实施工学交替,每年在施工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提前了解自己未来工作的岗位要求,较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存在的学生“厌学”或者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差的问题,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真正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在学生的工作学期,教师随学生到企业顶岗,每学年专业教师将有2~3个月的时间到企业锻炼,解决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时间不足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促使学校构建符合土建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土建类专业实习基地的管理体制。被批准为土建类专业实习基地的各建设企业:

  (1)张挂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实习基地牌,并可在国内外的交流中使用此称号;

  (2)有一名企业领导负责教学工作,并设立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及兼职学生实习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的人员;

  (3)把教学工作列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4)兼职教学人员,享有在高职院校借阅图书资料、进行科研协作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权利,可参与高职院校组织的教材与实习指导的编写工作。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对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要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1)政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企业在资质年审条件中加上接收学生实习的要求,对承担学生实习任务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费减免。以适当的形式确认土建类高职院校作为行业内企业进行职业资格鉴定、企业员工、再就业培训的培训基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出台企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逐步建立起岗位准入制度。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师下现场锻炼的培养成本分担比例。

  (2)企业。原则上一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才能作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企业应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配备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企业为参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学生培训及管理创造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提供满足一定规模实习学生基本的食宿条件,建立针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企业每年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和教师下现场挂职锻炼。企业按照学生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期间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实习报酬。

  (3)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并符合企业相关岗位的用人要求。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建立与企业稳定的交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进行课程改革。定期为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规模、实习实训内容等信息,便于企业按要求做好相关准备。设立实习专项经费,提供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所必需的相关费用。实习期间,学校派专职教师到现场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确保实习实训的实效。学校跟踪企业的技术革新,主动与合作企业联合进行应用性科技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

  (4)学生。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必须有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便于到企业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参与企业相关岗位的技术管理工作,通过实习达到提高技能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之前要办理保险手续,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还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和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及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两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双师计划”,抓好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聘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派专业教师去企业、聘请工程师进学校,引导教师不断深入企业一线挂职、合作研发、技术服务和实践进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指导核心技能训练、兼职授课、举办讲座、开设论坛;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建设。在待遇上向“双师型”教师和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倾斜;在政策上把参加专业实践作为专业教师晋级的一项考核指标;在管理上确定教师的专业实践目标,通过过程监督、述职、答辩进行目标考核。对那些将实用新工艺、新技能、新技术流程、新管理方法融入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年终考核、职称评聘上优先考虑;鼓励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使企业欢迎教师到企业锻炼;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短期、长期(半年以上脱产)相结合的办法,周密安排教师实践进修的计划,所有的实践尽可能安排到深度合作企业,让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在人员的安排上,重点安排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参加实践进修。对新教师,要求进行一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后,方可参加职称评定。同时加强对专业实践的考核,规定实践结束后教师需要填写专业实践鉴定表,并提交专业实践日志及实践申请表中目标任务的支撑材料等,还要在本部门进行不少于60分钟的实践情况专题汇报,学院统一组织专家对脱产实践的教师进行鉴定,在职称评定体系中给予不同的分值。

  2.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的基础保证。多年来,学校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的原则、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原则”等来建设土建类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条件是:应具备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或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设有管理大学生实习的职能部门,如教培部、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等部门;与三所以上院校签订实习或校企合作协议,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实习学生食宿、学习、交通等安排、实习期间意外事故处理、实习专业项目及内容、协议合作年限;企业主导制定较健全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办法,编写实习、实训的教材,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和方案;企业每年接受大学生实习的规模(人/月)不少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总数;直接承担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必须是具备技术职称,其中指导毕业顶岗实习的必须是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兼职教师与实习学生的比例不应小于1/20。兼职教师占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小于20%;学生实习兼职指导教师应负责学生技术工作安排与指导、实习成绩评定、日常管理等教学任务;具备必要的技术资料、食宿等教学和学生生活条件。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将对高职教育教学观、质量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土建类论文3

  论文摘要:针对土建类专业特点,结合“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措施,以改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教学改革;土建

  “建筑节能技术”此前只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但是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增开了“建筑节能技术”这门课。目前,我国每年全社会终端能耗折合成电力总计为20000亿度/年。其中,正在飞速发展的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总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住宅一般都配备了采暖和空调设施,建筑能耗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发达城市,夏季空调、冬季采暖所消耗的能量已占建筑物总能耗的40%~50%。因此,在与建筑相关的专业中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作为该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就遇到了新的问题:能不能照搬给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授课时的所有内容和教学方法?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为授课对象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将来的就业方向不一样。如何给土建类学生上好“建筑节能技术”这门课,怎样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改革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建筑及其设备的节能原理与技术,可以分解为建筑本体或围护结构的节能、空调系统的节能和供暖系统的节能,每一部分又包括很多具体的节能技术。对于土建类专业来说,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第一,由于土建类学生没有学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直接讲“建筑节能技术”他们可能很难理解,所以笔者在讲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之前,先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知识,这样在后面讲授墙体保温隔热、窗玻璃遮阳、低辐射玻璃等节能技术时学生就容易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等基础课的内容比较多,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又不能占用太多课时,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精挑细选,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精心编排。

  第二,根据土建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建筑本体节能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包括建筑节能与气候的关系、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合理利用太阳光、改善通风等。这些内容与土建专业是相关的,所以要安排较多的课时,对于空调系统节能和供能系统节能部分可以安排得相对少一些。比如,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做的主要工作是建筑外形设计,我们重点讲授建筑本体节能,就能让他们明白建筑外形不是越美观越有艺术感越好,还要考虑不同建筑形状对能耗的影响,要考虑体形系数、窗墙比等参数,要让他们知道我国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和规范中对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比都是有要求的,如果设计出来的建筑不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是不能通过审批的,这对他们将来工作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都很有帮助。

  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贯彻两种观点:节能不只是减少需求,不用能或少用能,不是要求所有建筑夏天都不开空调、冬天都不供暖,其真正的含义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技术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都有其适用性,而不是万能的。对于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如果不加分析地把国外那套拿过来用,可能不但不节能反而更加耗能。所以对于具体的建筑工程来说,要根据其地理位置、建筑类型、可用能源等选用适合的建筑节能技术。

  二、教学方法改革

  1.采用专题讲授的形式

  对于土建类学生来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所用的建筑节能教材都不太适用,况且该课程课时较少,一般在28学时左右,适合采用专题讲授的形式。专题讲授是指每次课讲授一个主题,它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可以针对这一主题通过网络搜集很多资料,特别是跟这一主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不同的学术观点,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并且及时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东西。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外墙保温技术时,讲过外墙保温的基本原理和做法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保温层是不是越厚越好?不同气候区外墙保温层的厚度是否都一样?外墙保温技术是否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互相讨论,然后教师再给出答案,这样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3.与案例相结合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挑选一些典型工程案例讲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热泵技术时可以介绍上海世博园区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在讲空调系统节能时,可以介绍焦作本地的案例——解放军91医院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选择这些案例会使学生感觉更加亲近,更感兴趣。在讲授案例时不能只是教师讲,还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在课堂讲授案例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的大课堂,到外面进行参观并据此写出调研报告,对节能工艺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种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融为一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繁琐内容精练化,实际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在讲墙体外保温技术时,可以通过插入图片,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外墙保温的做法;在讲热泵技术原理时,可以通过动画形象展示热泵机组各组成部分以及流体的流动传热过程;在讲工程案例时,可以通过大量现场图片展示建筑外观、空调机房、室内末端等,使学生更快地了解该案例。

  5.学生讲授法

  学生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讲授部分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讲授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定课题,拟定提纲,课前准备,学生讲授,补充、评价总结。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学生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建筑节能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1~2次课让学生来讲,比如让学生自己来搜集国内外著名的节能建筑实例,选取一个来分析其所用的节能技术及其优缺点。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还要认真写讲稿,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授,这样其查阅文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并且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

  三、结语

  土建类专业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不久,由于其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不同,在“建筑节能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土建类专业的特点,提出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方面的内容,增加建筑本体节能的课时,减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课时,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采用专题讲授、启发式教学、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学生讲授法,以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土建类研究生论文提纲格式范文

标签:论文提纲 时间:2020-10-07
【yjbys.com - 论文提纲】

  所谓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土建类研究生论文提纲格式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长春市净月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异分析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理论基础

  1.2.1 土地区位理论

  1.2.2 城市土地规划理论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4 主成分分析法

  1.2.5 值法

  1.2.6 GIS空间分析方法

  1.3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1.4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状况

  2.1 城市规划区概念及类型

  2.2 城市规划区特点

  2.3 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分析

  3.1 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

  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 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

  3.4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分述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

  第四章 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及时空变异分析

  4.1 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关于土建类实验教学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17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一、土建类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问题

  针对实验课这类实践教学,目前,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分组做实验,绝大多数的实验教学都是实验指导老师在实验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弱化实验教学的学生主体作用,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实验操作和应用的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地调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主要开设与理论课程教学配合的验证型实验、演示型实验,缺少一些综合设计性、创新性等应用型实验的开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没有独立的教学部门,隶属于教务处管理,作为它的一个下属机构对待,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科学管理。例如,实验室人员仅仅是准备实验材料、开关门、打扫卫生和保管、维修器材的辅助人员,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另外经费投入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实验教学的投入很难真正地落实到位。另外实验课教学质量方面,对实验室教师的评价缺乏专业性,缺乏实验教学监控体系。由于设备和教师数量的有限,部分教师仍然出现“放羊”、同学出现“打酱油”现象,缺少人人动手操作的氛围,实验报告大多流于形式。

  (二)教师结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专升本的热化,各高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高校实验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加。但在注重硬件投入时,作为软件环境的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不完善。以我校的土建专业的实验教学为例,实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没有专门的实验员,普遍都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随同带,理论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双肩挑,随着理论课程教师的更换,实验课程教师也一直变化着,缺乏固定的专业性指导教师,高校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高校实验设备的管理维护、实验教学质量提高,随着学生数量的猛增,实验教师越来越供不应求,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