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经常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论什么样的课程,不论进行怎样的改革,有效性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陷入空泛教学境地,过于追求形式的新颖,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浮浅,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华而不实成了目前课改存在的顽疾。

  一、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显得浮躁

  任何学科都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知识上的发展和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也是如此。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这些知识不仅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他们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以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为例进行解说。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并非轻视“双基”,在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落实“双基”目标的关系上,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自然无所收获。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到:①优化教学资源,教学时应改变课程内容难、涩、偏等现状,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无时无处不在;②注重生活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练习和分析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事例和生活中,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品德价值要求;③注重知识的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知识是他们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内容;④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过于追求形式和新颖,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能够体现“新理念、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大胆使用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让人们觉得确实耳目一新。不过一旦过多了,难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我们发现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发展了,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教学效果自然就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教学的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注意教学目标和时效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②注意思维的拓展性,有思才有得,没有激发学生思考的互动,是无效的活动;③注意教学思维模式发展的创新性,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和发展创新。 三、价值观培养浮浅,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我们知道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明辨知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教育和感化,让他们的精神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堪称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方法,一旦偏离了这样的方向,肯定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当前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浮浅,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可有可无,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不能从中得到真正所需要的知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在平等的、开放的和安全的气氛下才能逐渐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体味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笔者认为,走出价值观培养浮浅的误区,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①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让学生充分发挥意见,并不等于不加引导地让学生“乱说”,教师要适当地加以纠正和评价。②鼓励学生积极辩论,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升,让他们懂得“实践是评价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正内涵。③鼓励课堂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鼓励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进行有效的互动生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④发挥生活教科书的作用,利用现实社会中的高尚任务和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社会的真、善、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更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综上所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激励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行为准则,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2

  一、我国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长期经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之起步发展较晚,我国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仍留存着些许阻力。首要问题即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思想品德成为空谈。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响学生终身的,对学生今后工作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影响重大,是支撑其为奋斗的强大源动力。其次,初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身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进步空间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都相对单纯,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再有,思想品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要么是沿用着传统粉笔、讲台、黑板三件套的教学模式,要么是不同老师各显神通,学生不得不去适应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难见踪影,师生间乏于交流,课堂知识单一传授,完全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路

  1.践行新课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师导向职能。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尊重每一学生个体差异性,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台阶上实现真诚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要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有序开展,走出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沉闷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丝活力,将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习引导与组织者,将学生由被动接收者引导成为主动学习者。此外,还可以利用多样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小组辩论赛、生活化教学等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思想品德课程的单调,为课程注入情感因素,让学生关心社会,注重生活中体会到的每一感受。

  2.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主旨,科学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品德理论的教授要有针对性,要紧跟时事,从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入手,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与思考,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间隙,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新课标提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应投放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上,将教材中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观点寓于现实生活环境之中,让这一学科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彰显出新课改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例如学习某一理论性较强的章节时,可在学生通读教材后模拟课程内容,将抽象的哲学理论生动化,再配以辅助引导,将理论融入实践,促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实现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俗语云:“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教师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为先,用自身的修养和德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强化教师自身师德修为,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基础。因此,教师自身更应强化专业学习,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师德师范,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务,为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2.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质量。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多地是表现在课外的,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指正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深化道德认识,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实践,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法来实施思想品德讲学。比如,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课内带到课外,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来带动学生亲身参与德育实践,就此指出为人言行和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给予道德认识有所偏差的学生更多关怀,通过谈心、疏导、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其个体健康发展。

  3.打造良好校园文化风气———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维度的道德评价,组织学生实施自评和互评,促其自我反省,培养自觉性。

  4.调整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提升德育接受度。即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想品德实质涵义。比如,可根据班级班风的特点有侧重地调整教学内容,针对班风沉闷的班级开展有关于“人生理想”、“竞争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班风活跃的则可开展合作“互助合作”、“创业理想”等思想品德知识教育;又或是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适当增加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实社会的日新月异是书本教材难以同步跟进的,所以教学就需要依靠教师将理论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所喜爱、关注的事件加以联系,让知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一方面能够摆脱思想品德课的说教形象和相对滞后性,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关注身边大小事务,使之开拓视域之余也锻炼了思考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3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首先要求任课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学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的把握,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有些父母忙于工作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问题学生随之增多。调查表明,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偏激、任性、冷漠、自私、孤独、自卑、嫉妒等等。更为严重的会出现因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有时会发生犯罪的行为,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危害到家庭和社会。因此,教育的责任不仅要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赋予他们一个健康的心理。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做点实事。作为教育核心阵地的学校,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在各科教学中,老师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可行的教育方法。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合理帮助和正确指导。而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这也符合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客观要求。

  二、学会赏识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新接的初三级,基础薄弱,落后面大,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纪律涣散。面对这群学生,笔者第一节课就给他们上了一节心理课,列举往届后进生转化的成功例子,并激励他们,一个学生不是天生的差生,老师不会追究他过去的错误,只欣赏他现在的进步。三(2)班的小浩同学思想复杂,无心向学,各科成绩差,经常违反纪律,父母到学校协助教育不下十次,他几度想退学。笔者上第一节政治课,感觉这个同学并不坏,他上课大声发言,也积极举手。笔者也经常提问他,并表扬他。他的智力也不错,每次做练习总是最快完成,而且准确率很高。对此,笔者又在班里大力表彰了他。单元测验时,他做得很认真,一下课就迫不及待想看成绩,笔者面批他的试卷,都是红色的“√”,他的选择题全对了,班里只有尖子生才能做到这样,这次测验他获得了67分。第二次测验他又拿到了70分。笔者很佩服小浩同学,他的智力很好,反应很机灵。如果当初只是责备、埋怨,不给他鼓舞和信心,他或许仍深埋在泥潭里,成为让老师、同学都忽略的人。笔者暗地里为他的进步而高兴,也为自己没有白费心血而庆幸。这个同学的转变是一个好的开始,是其他后来者学习的榜样。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提高学生自我价值感。老师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给予肯定,使学生看到努力带来的进步,努力获得的成功,这样学生才会相信努力在提高学习成绩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學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喜欢的学科,通常就是他们学得好的学科。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让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使学生体验到活动是有趣的,受教育是快乐的,发展是愉快的,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氛围。让思维得到内化,让潜能得到发展,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的心灵

  在《思想品德》新教材中处处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对思想品德新教材的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珍爱生命》一课,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走近中学》一课,让学生们认识到如何才能使新建立的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自强不息》一课,同学们能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再如初二思想品德中的亲子关系、同学友情、师生结伴同行、诚信等;初三教材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我的责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与中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

  五、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给予学困生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中学生特有的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产生问题,从而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爱心和诚心,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糅合起来,从而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xx.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浅析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1-03-09
【yjbys.com - 教育学】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浅谈一下认识。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集中、系统的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传授思想道德理论和法治理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法守法意识,其突出特点是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很难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掌握,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将思想品德教材中抽象的概念、观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直观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是有利于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它能在教学中把课内外连接起来,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从而缩短了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探讨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刍议教育教学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01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如何将课程所提倡的品德标准真正化身为农村学生自身的行动,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新思路、新途径,是同仁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滑坡等现象。本人认为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推进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开拓创新

  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迷信权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二、遵循规律,注重实效

  依据新课改理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品德认知和践行水平。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即要求一切从学校、学生、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认知实际,因材施教,发对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基于这种认识,我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做了认真的分析考察并进行了分类。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类学生有区别地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法的一点思考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2-1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当前,许多政治老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有些老师却完全抹杀了传统教学法的有效功能,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法。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持辩证的态度,应将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一、对新教学方法的再认识

  思想品德课出现的新教学方法,主要有生活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自学型教学法、合作型教学法、讨论型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第一,从目的上看,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第二,在课堂的结构上,改变感知和教材中听与读的比例,普遍减少教师的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可以看出,探索的总方法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和重心不同程度地向学生方面转移。这一总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上的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代表着思想品德课改革发展的方向。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方法并不是完美的,也存在局限性。与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五环节课堂模式相比,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在同样时间内,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量减少。中学生阅历较浅,中学教材又像压缩饼干,要靠教师精选出大量的例子稀释,学生才能消化。学生自学、讨论中得到的信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与教师讲授中提供的信息相比。第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的效率低于传统教学,这是因为:1、学生自学掌握知识的效率较低;2、过多地增加自学、讨论等环节后,教学过程的节奏放慢,上下环节转换较费时。第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突出不够,甚至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这是由于教学活动重心向学生一方偏移,教师讲授时间压缩,输出信息量减少,而许多思想教育内容正是寓于这些信息之中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教育理论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02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以及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论述。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1 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2、对初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09-12
【yjbys.com - 教育学】

  摘要:应试教育模式还在影响着当前学校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教育和其它文化知识教学之间仍存在着厚此薄彼的现象,这无疑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初级阶段的德育现状的透视入手,剖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德才兼备;误区;对策

  素质教育目标对于人才的定义是:包括思想、道德、知识、气质、能力等多方面优秀的人才。虽然人的素质中的一小部分来自于先天因素,但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够忽视对于人才后天培养的意义。人的素质是人的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或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力量。对于新时期人才“高素质”要求,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古人曾经强调过: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足见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身处初级教育一线的德育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思想品德课程是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问题。以下我就针对自己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感悟,谈一谈目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不足之处,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当前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误区

  在目前的教育还未摆脱应试教育束缚的情况下,在多数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不少学校存在着其它文化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顾此失彼的严重失衡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学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对学习过程和思想品德在现实生活运用的程度上。但是,很久以来,思想品德教学的评价方式始终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的评价体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它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对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对于思想品德教师而言,这种评价体系也极大地挫伤和遏制了他们对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过程入手,制定出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质的可操作性强的合理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积极拉动评价杠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感到点滴的努力付出都会得到结果,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入校学生的现状及特点,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应以能“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为基点,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要牢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意志、身心健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

  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执行评价标准,让评价标准能起到真正的长效作用,而不是偶然的,带有片面的评价作用

  1.让学生明确学习过程及成绩综合评价标准。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在学期初,就向学生讲清楚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及在学习过程中将从多方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适时评价。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成绩的给出将是本学期对该学生的全面评价。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策略、回答问题情况、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途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 要:从2006年开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也更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仍然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着重从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思想品德课堂结构、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程 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实现课堂高效的教学目标?我认为:

  一、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是以转变学生思想、指导学生正确行为、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制定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并确定落实目标的计划和教学手段。

  1、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做到明确、具体、恰到好处和完整。

  2、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思想品德课必须从学生的认识能力着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在和谐中提升,最终行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导学性问题的设计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目标就以导学性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

  然而,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设计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的问题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仅就知识点提问题,缺乏生活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课本知识点,答案固定,思维固定,缺乏开放性。

  3、问题的提出笼统、呆板,有时直指结论,或者提问包含着深奥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层次性。

  4、问题的设计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的一问一答,缺乏探究性。

  以上问题的存在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笔者通过研究课堂问题的设计,针对课堂中导学性问题的设计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温故知新型问题设计。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有意识的将复习的内容设计成彼此相关联的问题,并预设部分新问题,为新的学习内容铺垫,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可是学生巩固拓展旧知,发现新知。

  例如,在九年级的第一课,设计这样的问题:1。生活中你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的?2。我们为谁履行责任?学生思考后发言,在家孝敬父母,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会遵守法律、社会公德等。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与案例教学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08-11
【yjbys.com - 教育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育改革正在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倡导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遵循“提出问题—意义的引导—问题解决方略—对策的反思”思路进行教学,本文在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涵义剖析之下,进行教学案例的课堂教学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方法浅议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0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创造一种使学生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如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就能唤起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身心愉悦,在轻松活泼和快乐中得到收获。

  思想品德课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中考科目之一。学好思想品德课,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赢得中考,进入自己理想的高中,而且也有利于广大学生增长知识、丰富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一、树立学好思想品德课的信心

  信心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要学好思想品德课,首先必须树立一定能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可让学生平时多了解一些“补弱”成功的例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在制定目标时,要求学生要从小、从低开始,积极创造学习思想品德课进步的记录,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信心。

  二、培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用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来激发学习的兴趣。2.同思想品德课学习较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心得,来培养学习的兴趣。3.融洽师生关系。若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造成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就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当然,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师可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一堂课新颖精彩的开端,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成功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比如,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或从学生思想认识入手导入,或从情感入手导入,或从行为入手导入。有的教师还提倡运用谈话法或讨论法、直观法、辨析法、哲理法导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有的提出以问题设问法或类比法、归纳法、游戏法、故事法的运用,激发兴趣,引起悬念导入新课;有的则提出通过音响法或图像法、观察法、演示法、汇报法的运用,创设情境,塑造形象导入新课。如此种种导入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有积极学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