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论文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

传统文化的论文1

  今天,以拯救生态危机为要旨的“生态意识”正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

  地球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人类生存的星球。这条“生命之船”在太阳系中已经航行了四十五亿年。正当人口急剧增长,需要向地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时,地球维持人类生存的能力却一天天衰退下去。一九七二年六月,一百一十三个国家的代表云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向世界发出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说:“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同年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六月五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与此同时,一场旨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革命正在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风起云涌,纵深发展。这一生态革命的核心是否定传统的人类中心论的世界观,树立一种崭新的生态意识,将以往从人类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仅视为人的资源库),转变为从自然的角度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视作一个有待照料关心和爱护的大花园)。所谓生态意识,其核心问题就是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按照美国生态哲学家莱奥波尔德等人的基本思想:一是把大地的山川河流、虫鱼鸟兽和花草树木视为一个有机体,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是在这个大地有机体中,每个生物占据着各自的生态地位,各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三是除满足生机的需要外,人类没有权力缩减生命形式的丰富多彩性。这就是当今人类的共识—生态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天人合一”、“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文明,也就是说人类与自然和谐,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存是中国文化的最终追求。因此,完全可以这样断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生态意识的最理想的栖身之地。以下,我们就其具体表现,作一些探索和分析。

  一、崇敬自然,视自然为审美的最基本准则和最高准则

  崇敬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很突出的表现就是“自然”成为人们审美的最基本的准则和最高准则。决定一个对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主要不是人的因素,而是超越人之上的自然因素,自然不仅赋予天地万物以鲜活的生命,而且使我们人类充满勃勃生机。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美高于人为美,人们常用“自然”去品评人物,去品评艺术作品。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天下之佳人,莫如楚国;楚之丽者,莫如臣里;臣里之美者,莫如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笔下的东家之子,之所以倾城倾国是由于她的眉毛如大自然中的翠羽,她的肌肤如大自然中的白雪,她的皓齿如大自然中的贝。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这样赞美佳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鸿雁惊飞,比喻美人的体态轻盈;游龙婉若,比喻美人的姿态婀娜。“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惊鸿”、“游龙”、“ 升朝霞”、“太阳”、“芙蓉”“出绿波”这一切都是活力四射的生动的大自然。

  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两句写杨贵妃面色惨淡,泪痕纵横,但仍然很美,象一枝带雨的梨花。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是这样描绘王熙凤的美貌:“只见凤姐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穿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如九秋之菊。”

  描绘文章词采华美、文笔惊人,气韵生动的唐·卢照邻《释疾文·粤若》中“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page]”又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中的“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断章之功,于斯盛矣。”

  关于诗作,唐朝李白是这样夸赞的“兴酣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沦州。”(李白《江上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诗歌艺术发展到顶峰,到极致,仍是“自然”“天然”。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春华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意思是写诗应抛弃古书用过的陈词滥调,一切顺从自然。

  “自然”不仅是欣赏诗歌文章的标准,同样是哲学音乐的最基本的标准。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弦声清脆,犹如珠击玉盘。称赞箜篌声之美,唐代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是这样形容的,“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意指箜篌声在空中回旋,行云也似倾听音乐而停留不动了。“昆山玉碎凤凰叶,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如昆山石碎山崩,如凤凰长鸣,悲惨使芙蓉哭泣,欢快使香兰欢笑。称赞洞箫声之美,宋代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用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来象征优秀精神,高洁的品质。如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竣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待人满怀深情歌颂大自然中的芳草,兰、蕙、杜衡、芳芷等,就是表示对圣洁的品质、美好的心灵的深深向往。

  总而言之,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等等,之所以能够给人以美感,使人感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不是因为它们的自身怎么样,就是因为它们象大自然。所以说,自然天成,自然是人们审美的最高标准。由此可见,大自然在中国文化受到的崇拜、敬爱是其它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二、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纵情山水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意识不仅表现在对大自然的崇敬上,而且表现在对大自然的无比欣赏和亲近上。从碧波万顷的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白雪皑皑的北国之巅到山青水秀的南国宝岛,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牧场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水乡园林,在中国人的眼里,自然万物无时不美,无处不美。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本的无限赞美,一往情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依恋,这种梦系魂牵的情思几乎融进了整个中国文化,融进了整个民族的生命。

  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景色壮丽、气势磅礴,很早就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孟子·尽心上》)。诗圣杜甫《望岳》是描绘泰山的千古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锤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没有对祖国山水的无限亲近与热爱,没有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真诚欣赏与认知,怎么能够写出如此情深意长、撼人心魄的杰作。

  “自古华山一条路”,西岳华山奇险峻峭,五座主峰直插云霄。人们赞美华山:“莲花五千仞,灵孕自洪蒙。每变风云色,能参造化工”(吴雯《望华山》);“倚杖高台万里秋,山川元气共沉浮”(顾咸正《登华山》)。除东西二岳外,南岳衡山的秀丽,北岳恒山的敦厚,中岳蒿山的清峻,无不受到人们的深情热爱和赞美。

  中国的名山,远不止五岳。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嵋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天台山,山西的五台山、湖北的武当山,福建的武夷山等等,歌颂其壮观、秀丽、雄伟、俊雅的篇章不可胜数。人们眼中的庐山瀑布是如此的壮美:“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峨嵋山的月色也是那样迷人,“峨嵋山水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嵋山月歌》)[page]

  祖国的名山是美丽的,祖国的大川同样是迷人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李白立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读之使人心旷神怡,意犹未尽。人们赞赏西子湖、洞庭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山初晴雨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总之,在中国人眼里,自然万物无时不美,无处不美。又如:鲲鹏之美:“北冥有鱼,其名名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元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四时山景之美:“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依岸,水浅沙平。”(王维《山水论》)“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错霾翳塞人寂寂。”(郭熙《林泉高致》)

  会稽山川之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另外,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的蜀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的商山,“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孟浩然《夜渡湘水》)的湘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的汉江等等。这里,自然万物莫不令人赏心悦目,莫不唤起人们珍爱之情。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文人将大自然不仅仅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来看,而且深刻体会到这种对大自然的欣赏与亲近是人生之必需,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他们宁可食无肉,也不愿居无竹。清代画家郑板桥曾经这样谈到自己的居室:“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所以说纵情山水,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是中国文人永远的时尚。

  三、尊重自然万物,视自然万物为平等伙伴

  中国文化在自然万物面前,始终具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具有一种宽容仁厚之心。始终认为自然万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它们的存在不是荒谬的,不合理的,因此,它们的存在和个性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自然万物为平等的伙伴。

  《论语》说孔子:“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说,孔子钓鱼,不用大网;打猎,不射还巢的鸟、栖息在树上的鸟。这体现了孔子对弱小动物的一种尊重和仁爱。在儒家学说传统中,始终是以孔子所代表的这种仁爱之心去对待万物。宋代的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他人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同类、同伴。北宋的程颢说:“人与天地一物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万物,人类是自然万物中的普通一分子,而不是雄踞大自然之上的主宰者。

  在《庄子》一书中,这种对自然万物的平等意识更是不仅明确,而且十分丰富。《庄子》明确指出:万物在本质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大小、彼此、美丑、是非、生死等等莫不如此。“以道观之,何足贵贱”(《庄子秋水》),以大来说,大海不可谓不大也,但在天地之间,它又难以称之为大了;中国不可谓不大也,但在海内,就好象“梯米之在大仓”一样,难以称之为大了。庄子说:“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每一个东西都比它小的东西大,也都比它大的东西小。所以一切东西都是大的,也都是小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子,而彭祖为夭。”从上述可看出,庄子的相对论中蕴含着极为可贵的万物平等意识。庄子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万物之上,从不人为地强求千篇一律,万人一面。他非常反对这种违背天下的常然,违背万物的性命之情的做法。庄子曾说:“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歧;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page] 。(《庄子骈》)这就是天下常然,天下万物的性命之情。

  庄子这样尊重万物的存在和个性平等思想在后世也有很强烈的回响。明万历二年进士吕坤曾说过:“山峙川流,鸟啼花落,风清月白,自是各造其天,各得其分。我亦然,彼此无干涉也”(吕坤《呻吟语》)。自然万物不仅是我们的同类,而且是我们的朋友与知己,因为在本质上与我们是同等的,我们必须尊重其天性。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近代的龚自珍。当他发现江南梅树因受人工的束缚而变为病态畸形时,悲痛的“泣之三日”,并发誓穷毕生之光阴医治病梅。“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标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作者关怀病梅、同情病梅、恢复梅花的本来面目,保全其天然生机的真诚。

  翘首云天,俯瞰山川,时而星垂月阔,月涌江流,时而鱼出燕斜,鬼啸猿啼。整个自然界就这样展现在人类的眼前,或壮采伟丽,眩人心目,或幽美奇致,动人情性。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而且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心胸,对于培养我们的高尚情怀,对于铸造我们健康人格,都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就是这样强烈的生态意识,这种浓郁的自然情怀,在中国文字作品中表现淋漓尽致,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价值的精神资源。我们相信,这种宝贵的精神资源,不仅将继续嘉惠中华民族,而且必将融入世界文明潮流,成为整个人类谋求进步、和平、发展的智慧。

传统文化的论文2

  摘要: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语文教材从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可以使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受到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脉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一、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我们通过“传统文化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少。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研究的突破口。

  听,即听录音,利用课前时间,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看,教室里挂置一些古诗文挂图,课间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读,学生可以在课前两分钟和睡前十分钟进行朗读吟诵。讲,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赛,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比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旨在增加学生在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志。因此,它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立中国整理足新课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弘扬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传统文化典籍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作为重点内容,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寻求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传统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三、以编撰校本教材为抓手,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

  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有想读文化典籍,却没有时间和针对性的阅读材料的情况。为此,我们在“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增加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创建研究性学习平台,提升文化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我们立足于学生平时文学的积累,关注地方实际,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力图让它具有浓郁的家乡味,又能很好地彰显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活动采用单元专题形式,力求浓缩精华、体现中华文化神韵,拓展视野。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研究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审美功能,在抓好文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举办语文学习文化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求读书知己。这些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安排古诗文诵读比赛。各班挑选出5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

  (2)古诗文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

  (3)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

  (4)古诗文书画作品展。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我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展。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舍弃了她,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语文新课程教学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研究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审美功能,在抓好文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举办语文学习文化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寻求读书知己。这些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安排古诗文诵读比赛。各班挑选出5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

  (2)古诗文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

  (3)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

  (4)古诗文书画作品展。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我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展。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舍弃了她,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语文新课程教学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论文3

  现代礼仪规范了人们在仪态现象方面的行为举止,它是从现代社会的需求来塑造每个人在社会交际中的仪态形象,开放带来了东西方礼仪规范的趋同,但传统的文化不会因为开放兼容而消失,反而会在某些方面更显其独特精神。纵观历史,我们不难从现代礼仪规范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简言之,文化是民族传承的精神,传统是民族精神具体化的制度、习俗等。中华传统文化是内敛的文化,它表现在个人修养方面最突出的特质是要做谦谦君子,所谓君子慎独仁爱都是建立在内敛基础上精神层面的塑造完美人格的行为标准,这种内敛的文化在礼制原则上又表现出高度的自谦。温、良、恭、俭、让是君子之人的行为准则。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尊重。就如侠客交锋,出剑的侠客总是在对方出手后方才拔剑出鞘,以守为攻,不温不火方显侠义之气。

  称呼之礼,首在尊人抑己。人与人交流,称呼对方是交流的第一步,称呼不当,会为进一步的交流造成阻碍。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一点上就能做到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尊贵显而易见是抬高对方,敝在下则是把自己放低到再下一个层次,明明自己的家人颜值很高,却偏要谦称拙妻犬子小女,中国人的自谦可谓是到家了,但这并不影响自身的形象,抬高了对方也彰显了自己,双赢的策略。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又要彬彬有礼。一般性打招呼,传统上行拱手礼。方式是双手合抱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进门与落座时,主客互相客气行礼谦让,行的是揖礼,称之为揖让,揖让时要低头,上身略向前倾,我们的老祖宗同样倡导揖要深。身份再高的人也要回礼揖让。

  入座之礼,不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座次都讲究井然有序,面门、居中、东向,尊卑自现、主次分明。诚然如此,所谓的西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席,被推举为西席的人,在入座前要对在座的人拱手致意,感谢大家抬爱,方能入座,这叫承让入座。

  行走之礼,尊者居中、前行,是通行的礼仪规范。西方人讲究挺胸抬头昂然阔步。我们的文化传统则内涵更加丰富。君子行路要四平八稳,取意在心性的平和,性格的健全。在长者、尊者面前,要表现出应有的礼节。首先要放低姿态,低眉垂手而立。古代有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孔鲤过庭这个历史典故大家都熟知,作为儿子,孔鲤每次经过父亲堂前,都是趋庭而过,在父亲大人面前,他必须表现出他的谦恭,;《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同样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有脚疾的触龙,面见太后之时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这种传统,还体现在乡间民俗里,即便是寻常百姓之家,那小小的门槛,也不是随意能踩的,须是迈过方是正式的入门。这迈就意味着礼的存在。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仁者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者他人,以赢得他人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收到良好的时候效果。传统文化的浸染,又表现为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礼节性的表示,更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者,是恭敬虔诚的,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时候仍然值得提倡,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制作的影响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10-13
【yjbys.com - 文化艺术】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制作的影响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制作的影响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创造过辉煌,其注重伦理道德,讲求诚信,自谦、尊老爱幼,追求真、善、美,重礼仪,讲情感的核心价值至今对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关注,西方针对中国的广告宣传越来越多。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华文有极大的影响,西方对华广告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核之心价值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性的大众文化结,寻求中西文化背景的受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广告信息,走出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里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它区别于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伴随着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依赖性等特征,在消费主义的刺激下而迅速壮大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能为各民族所接受,而传统文化由于地域、信仰和传统意识的不同 ,往往只能被某一民族所接受,处理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挫伤民族的情感,招来极大的麻烦。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通用6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9-28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篇1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而在教学中渗透、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则是大学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课内引向课外,落实到学生的生活日常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濡染传统文化的光辉,并体现在行动中,如此方能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

  大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日常;行动

  当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摆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借助大学语文课程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传统文化引向课外,落实到学生具体的日常行动中,而对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检验,在知识考试之外,主要还应在行动中验证。

  一、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想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就要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传统文化。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内心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濡染这种文化。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论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9-02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论文1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xx,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09-02
【yjbys.com - 文化艺术】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

  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有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过春节。

  传说海里有一个怪兽,叫“年”,它一到除夕就会上岸伤人,所以人们都怕它。但是有一位老爷爷,在除夕的早时晨,在自家的门上贴了红纸,到了晚上,“年”冲进院子,看见红纸,怪叫了一声,就猛冲了进来,这时,发出了鞭炮的响声,“年”吓得仓皇而逃。进“年”就这样来了。

  过大年了,大家都穿了新衣服,大人们都在超市是办年货,我也在超市挑选我喜欢的食物,有灯芯糕、虾米、糖,还买了心爱的书本。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准备做团圆饭了,我们一家人一边吃团圆饭,一边说说笑笑,我特别高兴,因为过了年,我又长大一岁了,也长高了。大家吃饭后,一边看春节晚会,到了12点,人们开始放鞭炮了,鞭炮的颜色可多了,有红的、白的、紫的,金光闪闪,热闹非凡,我得了奶奶给我的超极大的大红包,心里乐开了花。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让人幸福呀!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下去。

  春节前夕的扫尘开始了,“咚、咚、咚,”一大清早我和妈妈摆这忙那的,忽然,妈妈说到:“是不是人少了点?我们去叫奶奶吧!”我一蹦三尺高。最后,我们分好了工。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08-01
【yjbys.com - 文化艺术】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没有很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造成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进而导致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近年来,我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也作了一些尝试。下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树立语文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主阵地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语文教学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基本能力都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要传授的内容和知识,都是前人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授传统文化。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在教材的编排上,都把古典传统文化和名著名篇放在了突出的地位。编者的意图就是要让我们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这些年来,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按教材内容在程序和步骤上进行课堂教学外,还特别注意分类归纳传统文化内容,然后有目的地重点讲解。这样处理,有助于解决在传授传统文化时容量不足的问题,也能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传统文化,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课堂上,对于古诗文的讲解和鉴赏,我不仅非常重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还非常重视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高中生对于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作品的背景和思想内容往往不太了解。比如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学生对于作者长恨又歌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不太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对白居易写作《长恨歌》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前后)及作者感叹爱情悲剧、讽嘲重色误国的思想感情作了重点讲解。通过这样引导就可大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对课本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加关注外,也促进了他们对课外相关内容的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通用7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26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地位

  正文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精选8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26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1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文化道德对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将这份珍贵遗产融入到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能够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找准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点,本文主要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以及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对策。

  【关键词】传统美德;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传统美德作为现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传统文明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几何对于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均可以起到积极的效用。

  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与外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的优秀道德传统,这不仅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当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到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贯穿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之中,这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忧国忧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追求、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谭嗣同挽救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等,这些追求与行为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宝贵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通用17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2-05-27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篇1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文化道德对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将这份珍贵遗产融入到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能够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找准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点,本文主要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以及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对策。

  【关键词】传统美德;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传统美德作为现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传统文明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几何对于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均可以起到积极的效用。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与外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的优秀道德传统,这不仅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当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到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贯穿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之中,这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忧国忧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追求、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谭嗣同挽救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等,这些追求与行为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宝贵思想。

传统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的意义论文

标签:文化艺术 时间:2022-05-08
【yjbys.com - 文化艺术】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的意义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化、科技驱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工业设计传承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在形式和表象,更要在意境与精神;不仅在要吸取传统精华,更要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不仅要传承与借鉴,更要注重发展与创新。

  摘要:中国工业设计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也日益涌现有益尝试和成功案例。在西方文化强国工业设计纷纷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外部竞争环境下,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更亟待解决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创新问题。现代工业设计传承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内容或形式的创新应用,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意象和精神的创新应用;不仅要传承与借鉴,更要注重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现代工业设计;传统文化元素;创新应用

  引言:工业设计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的外形、结构、色彩、功能等进行优化设计,是工业技术与审美艺术的交叉产物。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电路设计、机械设计、传播设计、展示设计、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等多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及联网的普及,工业设计理念和手段不断提升,中国工业设计步入现代工业设计。现代工业设计通常又被称作“功能主义设计”,强调“技术美”或者“机器艺术”。现代科学技术为工业设计提供了良好平台,但也使得中国工业设计聚集于如何采取高新科技来增加对人们的感官刺激,对于如何运用内在的艺术审美来打动人心这一核心问题却日益忽视。这使得现代工业设计产品往往由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匮乏和缺失,华丽外表的背后却没有灵魂。工业设计产品经常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迹,使得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涵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元、历史悠久,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资源,具有独特东方文化魅力。如何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提炼传统文化的经典元素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新性地运用到工业设计之中,形成中国独特的设计风格,是现代工业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也是工业设计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维度下的医学生生命观教育诠释论文(通用6篇)

标签:医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06
【yjbys.com - 医学毕业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维度下的医学生生命观教育诠释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维度下的医学生生命观教育诠释论文 篇1

  1、生命价值教育

  人的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个人只有对社会和他人作出了贡献才能获得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即创造出生命自身的价值。医学院校要在生命教育中使医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一种社会责任,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只有多做有益于人民健康和社会进步的事,才会获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从而创造生命自身的价值。

  2、死亡观教育

  死亡观是人们对死亡的内容、本质、价值和意义的根本性的观点:

  [1]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医学院校除了要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教育外,还要实施死亡观教育,让医学生正确理解死亡的本质及死亡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过程,以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死亡,

  [2]从而清醒地认识自我生命的存在,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使个体生命积极健康的存在和发展,提升人生境界,自觉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有限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3、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医学院校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权是他们的光荣使命。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目标主要有三个:认清生命本质、尊重生命存在、创造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