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政策系列解读

发布时间:2017-07-06 编辑:younian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在各地陆续展开。从现在起到秋季,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全国将新增约4万名大学生村官。

  选准人、用好人是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中组部《关于做好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村官选聘方式,“切实把有志到农村干事创业、综合素质比较高的高校毕业生选聘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

  相较以往,今年的选聘工作更加注重选聘方式的完善,更加注重对人选的“到村适应度”的预判,更加注重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的改善,既注重激励保障,又强化竞争择优,传递出中央从源头入手,提高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素质的明确信息。

  《通知》要求各地“要坚持同等条件下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回原籍任职的优先”的“两个优先”原则。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推进农村基层领导力量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战略安排,是促进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战略安排,也是培养各行各业人才骨干的战略安排。几年时间,大学生村官队伍从少到多,社会由知之不多到普遍肯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质量、更好地适应基层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新期待,很多环节上仍有待探索。今年提出的“两个优先”原则是对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调整的明确安排。

  在选聘方式的完善方面,《通知》明确要求“改变简单地以考取人的选聘方式”,鼓励各地“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沟通联系”,以便将考察环节前置,充分发挥高校在识别和推荐人才上的独特优势。

  为了抢到好苗子,很多地方“主动出击”,不但提前了招考时间,还主动去高校选,考试方法也更为多样。江苏省今年首次在重点高校集中的5个城市设立考区,还组团走进全国重点院校宣传发动。在资格审查、考试考察等重点环节,将广泛听取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和老师意见,并与考察对象逐一面谈。山西省一改以往先笔试、后面试、再考察的模式,采取院校推荐、市里面试、组织考察的方式进行选聘。

  一些地方把选聘环节的工作做深做细,探索了分类招考的方法,如加强对性别比例的调控、根据实际需要设定选聘专业、规定不同类别的高校占比等等,应在实践中继续完善。

  还有一些地方在选聘中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力求各项配套政策、工作机制相互衔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如河北实行“三考合一”,将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公务员考试合并,一个标准进人,为选好人用好人打下了基础。

  从考察重点来看,《通知》特别强调坚定的到村志向和出众的综合素质,要求各地在具体选聘过程中,“注重考察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在校实际表现”。

  全国大学生村官人数逐年增多,要确保这支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必须严把“入口关”。各地要严格按照选聘的新精神认真考察,将那些带着“冲动性”、“盲目性”或者“功利性”动机的报名者拦在门外,将那些拈轻怕重、骄娇二气的报名者拦在门外,将那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弱的报名者拦在门外,避免因人选素质问题出现“不合村”、“不在村”、“不为村”等情况。

  大学生村官工作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也是群众对组织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选聘工作的透明度,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选聘任务。

  篇二

  在四川全省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中,4048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社区)“两委”班子委员,其中339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成为此次换届选举一大亮点。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大批年轻人当选,使该省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有了较大改善,文化结构明显优化。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肩负着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储备熟悉农村基层情况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等重大历史使命。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干部是为农村“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组部《关于做好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中,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干部,要求2011年进行村“两委”换届的省区市,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进一步创造和积累经验。

  抓住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鼓励和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官通过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0年10月28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公布实施,明确“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应当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为大学生村官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实践中,不少地方把符合条件的党员大学生村官优先列入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对象;把符合条件的非党员大学生村官优先列入村委会班子成员候选对象和候选人提名,探索采取了“海推直选”、“三公一评”等多种方式,有效推动了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值得认真总结。

  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特别是担任主要干部,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长期工作,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反应,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各地要注重从思想上引导,激发大学生村官参与竞选的热情;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大学生村官参与竞选的实力;注重从政策上扶持,提供大学生村官参与竞选的平台,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式,让更多工作表现突出、村民普遍认可、志愿扎根基层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对已经进入村“两委”的大学生村官,各级组织要跟踪监测、持续培养。同时,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大学生村官,应按照《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任职期间继续纳入大学生村官名额,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

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政策系列解读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