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县端出大学生村官培养“套餐”

发布时间:2017-03-02 编辑:1025

  山西省古县积极搭建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实现梦想的人生舞台,努力使大学生村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

  多级联动,鼓励创业富民。把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效同乡镇、职能部门年终考核挂钩,同大学生村官聘期考核、评先选优、推荐任用挂钩,营造积极创业、关心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政策推动。县财政每年设立1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贴息。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开辟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绿色通道”,并在税收、项目审批费等方面予以减免。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对口帮扶资金向大学生村官倾斜,为7名村官争取创业资金30万元,有效化解了创业资金“瓶颈”。二是机制保障。定期召开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大学生村官创业协调联系会,动态掌握创业进展情况,会商解决创业困难。完善包联责任制,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行全程跟踪帮扶,先后聘请农业、林业、司法、畜牧、科技等6名创业导师志愿者,对创业村官进行“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指导。创新职能部门与大学生村官“面对面”交流机制,及时有效解决创业难题50余个。三是典型带动。2009年选聘的孙涛,从河南独身来到古县,创办凯涛成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进花菇种植技术,历经千辛万苦,从“干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闯出了一条致富群众的新路子,得到了乡亲们和组织的认可,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涌现出了“药材大王”袁伟、“兔司令”李延洁等一批创业典型。2013年选聘的村官翁亮亮,散养土鸡和乌鸡5000余只,日产蛋300余斤,今年新担任村支部书记的他把养鸡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扩大规模,向着规模化、产业化的目标发展。全县有13名大学生村官以独立、合办、参与合作社的形式创业,初步建成了花菇、苗木、大棚菜、肉兔、中药材5个示范基地,带动群众致富80余人。初步形成了“老”村官带着“新”村官,“新”村官追赶“老”村官的生动局面。

  多措并举,畅通流动渠道。在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基层的同时,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铺设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绿色通道”,力争使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得到妥善安置。一是定向招录和社会招录相结合。几年来,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33名,同时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参加省、市、县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并在学习、生活、工作安排上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便利,13名大学生村官考录到省、市和外县公务员和事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注重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他们进入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工作,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考试进入企业。二是考试招聘和考核招聘相结合。县委明确要求,县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不低于全县招聘计划30%左右的比例面向村官招录,先后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聘县乡事业单位人员53名。针对部分村官工作业绩突出、但因年龄大、学历低、不擅长考试等问题,探索直接转岗的办法予以流动。在任满两个聘期的在岗大学生村官中,考核招聘9名村官,补充了乡镇事业人员空缺。全县招录的130名大学生村官已有序流动116名,流动率89.2%,其中任满两个聘期和2011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实现了有序流动。

  多元发展,注重培养成才。着眼于培养各类人才的需要,拓宽培养路径。一是注重教育培训。每年更新收集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做到全面掌握大学生村官的信息,为大学生村官后续发展、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对已流动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凡县、乡镇举办的各类专题培训、辅导报告、外出考察等活动,优先选派他们参加,不断提升工作本领和创业能力。二是注重留村任职。从政治待遇、生活补助、评先选优等方面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享受的优惠政策,鼓励流动后的大学生村官留任基层、服务农村。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全县35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9名当选“两委”主干。三是注重择优选拔。建立“大学生村官、基层实用人才、党政后备干部”三库衔接机制,对考核结果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流动村官,纳入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并建立专项档案。对发展潜力大、热爱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重点培养,20名曾有村官经历的同志通过公开遴选提拔为科级领导,其中2名正科,18名副科,担任乡镇领导干部11人,平均每个乡镇1.5人。他们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基层群众,无悔青春年华”的铿锵誓言。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