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留住大学生社区干部?

发布时间:2017-05-14 编辑:1025

  2014年,本市将全面推广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优化居委会队伍结构。又有一批大学生当上居委会干部。

  前些年,“大学生当居委会主任”还是个新鲜事,被媒体炒得热火腾腾。尔后,报道越发频繁,人们渐渐习以为常。社会受教育程度提高,大学生就业难,加之人们就业观念转变,高学历人才开始大幅进军基层岗位。据报道,重庆某社区2007年招聘干部时,百名本科生研究生竞争社区干部15人。2013年,安徽宿迁大学生村官报名人数超两千,平均招考比8:1。

  对大学生在基层社区任职,我们已经不再抱以猎奇心态。如今,我们渐渐地将视线从一个人、一件事,转向了整个群体的职业设计。一个团体需要稳定,是相辅相成的:社区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发展。

  那我们应当要问:对“社区干部”个人来说,这份职业是否有合理的晋升渠道,合理的待遇,能不能让人看到未来?对社区来说,能不能长久地留住人才,并保留他们的干劲和创造力?

  如果制度“雷声大雨点小”,到后来难免虎头蛇尾。大学生村官就是一例,安徽省一位政协委员对该省黄山、滁州、阜阳三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60%的人选择期满后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12%的人选择继续做村官,选择在农村创业的占10%。也就是说,大学生能够最后留在农村发展的只有20%左右。

  一位大学生村官曾向笔者抱怨,每天处理杂活儿,日子清闲,天长日久,便觉自己无所长进。没有培训机会,也看不到成长阶梯。比起在企业的同学,一无积蓄,二无本领。心里不免焦虑。

  有人会说:“基层工作报酬低,但很光荣。”基层工作者值得赞美,但只靠“光荣”来吸引人并不合适。工作本身不是一种慈善,付出劳动,它完全应该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职业技能的增长、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维持事业的动力,而不是仅仅是“光荣”。

  可喜的是,目前市民政局正和有关部门探讨大学生的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空间。我们期待,政府能理性地规划这支人才队伍,筛选并保留住合适的人才。作为制度设计者,首先得清醒地看到这份职业的优势和短板。一方面,它能“吸引人”—国家政策扶持,基层锻炼空间大,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能“十项全能”;但另一方面,它很难“留住人”:居委会干部、村官作为传统的基层职业,比较封闭,工作重复性高。同行中“高手”不多,格局不大,视野很难打开。再加之,工作收入也不算高。怎样制定政策弥补短板?抬高待遇,设计晋升空间,还是提供培训机会,希望政府部门能纳入考虑。

  我们最终的愿望是一致的:让高学历人才施展才能,用其所学,创新基层社区管理。而“创造”非凭空而来,它需要培育和灌溉。在他们付出智慧的同时,也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机会、平台和科学管理方式,使人才和人才机制一同成长。

拿什么留住大学生社区干部?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