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村官

发布时间:2017-10-30 编辑:家韬

  最近在乡村采访时,一位村主任向记者讲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感受。他说,他们村有一位大学生村官叫丁云,熟悉电脑操作,写材料的水平很高。自从他来了以后,村里上报的材料经常受到镇里的表扬,真希望他能留下来。“以前村里每年都要拿出2万多元请人整理材料,花钱多少不说,还由于请的人对村里的情况不熟悉,常常说不到点子上,一份材料有时要修改好多遍,费时费力。”听得出,这位村主任对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集中在写材料方面。

  “除了写材料,如何在其他方面发挥丁云的作用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村主任有点为难地说,他年纪轻,对农村情况不熟悉,发展高效农业、农田水利建设、邻里纠纷调解等工作交给他不太放心。所以既没给他明确分工,也没给他派其他任务。

  记者调查发现,与丁云有着相似经历的村官不是个别。大学生村官李清告诉记者,到村工作半年,做了三件事:起草市卫生村申报材料、“五个好”党支部汇报材料以及填写村务公开事项。大学生村官文祥与记者在线交流时说,一年多的时间做的工作主要是整理人口普查、低保户情况以及流动人口统计等方面的信息,以至于在村民心中,他就是“整理材料的”。诚然,大学生村官帮助村里整理材料、建立档案,提高农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责无旁贷,但这只是工作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大学生村官只有接受全面的锻炼,才能担当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重任。

  分析一些地方大学生村官难以深度介入村级事务的原因,既有成长环境的因素,也有村官自身的因素。就成长环境而言,少数乡镇干部出于保险考虑,生怕大学生村官缺少经验,工作中惹麻烦、捅娄子,不敢放手交任务、压担子,常常是生活上关怀有余,工作上培养缺位。前面提到的那位村主任,很少安排丁云处理矛盾纠纷的原因,就是担心村民说脏话甚至动粗,让他承受不了,一旦出了问题自己不好交待,这是缺乏责任担当意识的体现。

  “雏鸟只有经过无数次风雨的洗礼,才能长成展翅翱翔的雄鹰。”这一道理在大学生村官培养方面亟待强化,并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不能再以“保险”的名义,阻断大学生村官锻炼的机会。就村官自身而言,也要多一些主动,少一些被动,不辜负组织的殷切希望。

  我们欣喜地看到,针对大学生村官培养许多地方正在积极探索各种路径。重庆市建立了区县领导干部、乡镇机关干部、村“两委”负责人与大学生村官“3+1”结对帮带制度,帮助他们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市共确定1907名区县干部、5597名乡镇干部、8943名村干部为帮带责任人。同时,明确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至少做好“五个一”,即处理一起群众纠纷,解决一件群众信访案件,参加一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征地拆迁、计划生育、医保社保等中心工作,蹲点联系一个社(组),组织开展一次“唱读讲传”活动,重庆市委组织部的同志说,只有把大学生村官们“推”到工作一线接受全面的历练,才能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出真知、长才干。

培养大学生村官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