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西大学生村官创业经历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10 编辑:1025

  在基层采访时,接触到很多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倾听了他们的创业故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而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项目选择的合适与否,几乎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下面讲一个小故事。

  赵陈云,山西省阳城县驾岭乡大学生村官。他充满了年轻人的雄心,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他干劲十足,先后在3个村当村官,创业4次,但前3次屡战屡败。

  第一次创业,他选择种红豆杉,自己花2000多元到河南省购买树苗,在村里栽下一亩多红豆杉。但到冬天,树苗全部冻死了,创业失败。接着他又突发“奇想”,很快选定黄粉虫养殖。他8次跑到山东学习,把自己攒的3000元钱和借来的5000元钱都用上,拉回了250公斤种虫,在村里废弃的一所破房子里又开始创业。然而一场大雨冲坏了出入村里的惟一道路,虫子吃的麦麸拉不进来,长成的虫子拉不出去,赵陈云只能眼睁睁看着黄粉虫死去,第二次创业又失败了。后来,他又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农村手艺比赛的报道,于是他把民间一种叫“圪链钻蛹”的小吃,写成文字材料给电视台寄去,不料他的设计获了奖,还得到2万元奖金。这个一时兴起想起的“新鲜”创业点子让他成了“创业名人”,但却并没有市场,创业再度失败。

  最后,赵陈云终于不再盲目追求“新奇”,而是从实际出发。阳城县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有农民种蘑菇,但到2009年最头疼的是卖不出好价钱。赵陈云找农民了解情况,转了好几个乡镇,既学习了农民的经验,也找到了这个产业发展的症结。他花半个月到安徽学习技术,在村里承包了两个塑料大棚,开始了食用菌种植,联合10户农民成立了康鑫农业专业合作社,还联合了20名大学生村官。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近20个塑料大棚,一年收入达到240多万元。

  我想,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之初也和赵陈云一样,过于理想化,一拍脑袋就下决定,乐观盲目地“求新求奇”,没有深入分析研究乡情村情,忽视地方区位潜能的挖掘,仅凭自己的兴趣和希望,这势必导致创业的失败。

  求新求奇并没有错,但是,大学生村官在创业项目选择时应该认真结合本村本乡的特色,深度挖掘文化风俗、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空白点,在立足本地资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再求“新”求“奇”。另外,各地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利于本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创业也会加强引导和支持,立足本地实际,让创业项目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吻合,创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一位山西大学生村官创业经历引发的思考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