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云南巧家大学生村官从骄骄学子到村干部转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云南巧家大学生村官从骄骄学子到村干部转变
2014年选聘到云南巧家县中寨乡中寨社区担任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冉孟先,24岁,白晳的脸庞,娇柔瘦小的个儿,黄黄的头发,不足80斤的体重。看着她,再与村干部天天走村串户为群众指导生产、调解纠纷等活儿联系起来,大家肯定都会在心里产生一个疑问——“她,干得下来村委会的工作吗?”
但是,她经过1年多的努力,事实证明她确实干得下来村级的琐碎繁杂工作,并且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在今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她高票当选为中寨社区“居委会主任”!
她感叹:“态度决定一切,村官生涯中的心历路程和改变,是我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弃的宝贵财富。”
初入村官岗位 心中犹如“白纸”
她深刻记得:最初步入大学生村官队伍时,欢喜、迷茫、忐忑,交集于心中,欢喜自己有了一份真正的工作,却忐忑不知如何胜任这份工作,对未来更是迷茫不已。面对广阔农村,看着峻峭大山,之前所有的大学生活、待业期间的工作经历通通在这一刻被化为“白纸”一张。原以为开展农村工作没那么困难,应该得心应手,真正在村工作后才发现印象中的农村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印象中的农村和谐、静谧,仿若世外桃源,处处有欢声笑语,但现实却绕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逃不过生活中最起码的需求。
她第一天上班时来到社区,看着社区“两委”的前辈们忙忙碌碌,自己根本插不上手,感觉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打扫办公区域的卫生,除此之外,别无他事。不熟悉工作业务、不熟悉工作流程、不熟悉社区情况、不知道如何和群众交流、不知道如何上传下达,太多的不熟悉和不知道占据了初到社区的时光,也因此导致了思想有些懈怠,没有目标、没有想法、认不清工作和自己的现状,整天无所事事、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走村入户工作 找到人生“方向”
一次,她和社区“两委”成员一起下社开展工作,第一次和前辈们下社,除了跟在后面,安排什么干什么外,其余就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工作间隙,她静下心思考:“我到底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协助大家把工作做得更好?”当走到一户农户家,热心的大叔把纯正的土蜂蜜抬出来品尝时,看着大叔好客的笑脸,她忍不住环视大叔家的摆设:屋中摆设简陋,蜂蜜是从里屋抬出来的。蜂蜜很甜,但让她感觉更甜的是大叔朴实的热心肠。从大叔家走出门,她心中百感交集,她想:“对农民而言,也许,较好的东西才会放在里屋吧。”从那一刻起,她突然觉得自己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农村朴实的农民,面对大山、面对山花小草、面对一张张朴实的笑脸,责任感油然而生,让她茫然的心灵寻找到了方向。从此,她下定决心努力工作。
慢慢地,在下社的诸多工作中,她有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独自下社走访,第一次为村民写证明、第一次独自在办公室值班,做好日常工作,第一次参与解决群众纠纷……太多的第一次慢慢地变成了反反复复的多次,由原来无事可做变成了繁忙充实甚至加班加点,在与群众越来越多的接触中,她更加明晰了肩上的重担:“沉下身,带领农民致富,让村官生活无怨无悔”。
投身脱贫攻坚 带领村民致富
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开战了,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她,率先下定决心:“争当扶贫攻坚战的排头兵,做有心人,不当看客、不做路人。”
作为农村出生的她,看多了小小年龄背着背篓打桑叶喂蚕的画面,看多了许多身形佝偻却还在田间习作的老人,看多了村民们生活的艰辛,她明白只有真正的提高村民们的经济收入,改变生活现状,才能让村民致富。她清楚,让村民摆脱贫困不是简单的物质救济,更重要的是引导农民有自主脱贫的意识,会思考如何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让农民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有了实实在在的产业作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才算是真正“落地有声”。
扶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她深知:要对每一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正面引导村民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她经过下社全面走访了解,得知社区几个小组有群众对生态养殖颇感兴趣,有两户已经在开始试验养殖,有的还没有开始养殖,虽然她没有养殖经验,但是她积极帮助村民在网上查询养殖实用技术,在上级有相关项目或贷款补助时第一时间告知村民,尽量帮村民争取;有部分村民对砂仁种植感兴趣,她积极帮助村民在网上订购砂仁籽来育苗试种;平时召开党员大会或小组长会议时,积极利用综合服务平台,播放各类种养殖专题片给村民们看,下意识让村民们多接受外面的新技术、新经验,引导村民们发家致富。
“浓浓村官情,无悔青春路!”冉孟先在1年多的村官经历中,做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她说:“每日的工作、每日的付出,有失败、有成功,有彷徨、有从容。但是,每一天的努力叠加起来就是巨大的动力,每一天的细微成绩累积起来就是不小的成就,只有每天都无愧,才会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