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桑梓的拼命村官

发布时间:2017-12-30 编辑:家韬

  她与丈夫10年前就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却不幸先后身患癌症;准备回老家静养,却又先后出资500多万元,为家乡建设奔波操持,让一个曾经面临搬迁的小村,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巨变。

  她就是刚刚当选为 “全国最美村官”的晋中市昔阳县三都乡井沟村村委主任马怀兰。第二届“寻找最美村官”大型公益活动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是:“穷了自己,富了乡亲,倾情桑梓的拼命村官”。

  2014年11月3日,记者赶赴井沟村,发现获奖在她身上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记,惟一的不同,是比以前更忙碌了。

  “参加完颁奖晚会,就赶紧回来了,村里的农耕展览馆正在建设,离不开人!”井沟村北山顶的中井亭上,周银柱、马怀兰夫妇站在栏杆边,同记者述说着他们俩与这个村庄扯不断的缘分……

  缘分起于那场突如其来的厄运

  井沟村是周银柱的故乡,但2002年之前、少小读书离家之后,他和这个小山村的交集甚少,回乡的次数屈指可数。

  后来,周银柱成为昔阳县银鑫装饰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怀兰是该公司总经理。

  夫妻俩在一起已经37年,人生故事近乎“完美”:都是庄稼人的子弟,初中在一起念书,同时考上县里的高中,毕业后分到了同一所小学当老师,然后结婚生子。上世纪80年代,丈夫周银柱下海经商,组建了自己的装饰公司,马怀兰退休后随丈夫一起经营公司,取长补短,珠联璧合,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两人在县城买了车,又换了大房子。

  然而,这种富足安定的生活却突生惊变。

  2002年正月,马怀兰检查出患有乳腺癌,由于术后发现有病灶转移,还要进行化疗。4个月后,丈夫周银柱出现血尿症状,被确诊为肾盂癌,在北京做了左肾切除。

  “当时还不到50岁,真是晴天霹雳,心里一点准备也没有,整个家都笼罩在病魔的阴霾之中。”马怀兰说。

  万念俱灰下,周银柱想回自己的老家井沟村养病。“他说井沟的水好,还能吃到绿色蔬菜,有利于我们身体恢复。”马怀兰回忆。

  2004年初夏的一天,天空中飘着小雨。把公司交给别人经营的马怀兰夫妇,拖着带病的身体,走了30多公里崎岖山路,用了将近4个小时,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然而,走进村庄的时候,周银柱发现故乡却早已不是想象中的模样,道路泥泞不堪,民居院破壁残,到处杂草丛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井沟村可是省里的‘红旗村’、县里有名的‘小大寨’。即便是我离开的时候,无论集体经济还是个人收入,都算是好的。没想到这次回来井沟却成了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乡亲们还穿着露脚趾的鞋子、有补丁的裤子。”周银柱给记者讲述了刚回村养病时的情形。

  听说老周夫妇回来,乡亲们提着南瓜、土豆、豆角等自家种的蔬菜来看望他们。看着眼前衣衫破烂、灰头土脸的乡亲们,马怀兰夫妇心里酸酸的。

  “除了山坡上那几亩薄田,村民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不到700元,买东西大部分用玉米换。”马怀兰说,“遇上干旱天气,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井沟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陈润籽回忆:“因生存环境恶劣,当时村子已经被列入省移民搬迁计划中,村里人最大的想法就是尽快搬走,没有能力搬走的只能天天唉声叹气。”

  送走乡亲,马怀兰夫妇默默地对视了许久,一个朴素的念头在他们心里不约而同地萌发。

  井沟村的路是夫妇俩用生命铺出来的

  想法一旦产生,机会总会随时而来。

  时隔不久,时任村委会会计的陈润籽代表村里找到夫妻俩。“那时候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补贴水泥修公路,但村里根本筹不出运费、机械费和工资。没想到我刚开口,这对夫妇马上答应出钱。”陈润籽说。

  得知有马怀兰夫妇垫资,很久没有生气的村庄又活跃起来,村民们纷纷你一百、他一百地捐起了修路款,连出嫁的闺女都没落下。

  然而高兴了没多久的陈润籽又发现,这个闭塞的小山村里,竟然没有人能够主持这一工程,只好又去求周银柱、马怀兰……

  当时村里没有办公场所,周银柱家的小院,就成了工程指挥部。周银柱不顾术后身体虚弱,每天起早贪黑,带着药瓶联系施工队、购买物资,着急了还亲自动手干活。

  村里没有厨师,为了节省开支,马怀兰亲自上阵,每天负责十几个重劳力的伙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直至今日,村民陈四孩还记得,“马主任做的饭好吃着哩。”

  整个修路的过程也无比艰辛。“说是修路,其实和开山开荒没有区别。”陈四孩回忆说,“因为没有路,工程材料运不进来,只能装卸在离村4公里远的地方,然后再用驴车和手推车一点点往村里运。”

  就这样,经过40多天的艰辛劳动,3.5公里出山道路终于打通,马怀兰夫妇也为此花去了35万元。在路的尽头是一座桥,村民们自发给这座桥取名“长寿桥”,表达对这对夫妇的祝福。

  然而,望着通村的水泥路,再看看村里凹凸不平、污水横流的土路,马怀兰心里又萌生了一个想法:水泥路“户户通”。

  “这就跟装修屋子一样,地铺了,就想换门刷墙。”周银柱笑着说。

  于是,夫妇俩又出资30多万元,开始修建8公里的“户户通”,没想到就在工程进入关键时期,周银柱开始尿血,到医院检查,结果他又患了膀胱癌,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在北京治病期间,他接到的是村里催钱的电话。

  “一边是准备手术,一边又怕好不容易聚起来的民心散了。”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周银柱在手术间外给公司打电话,让村会计连夜拿着手续去拿钱。

  术后七天,周银柱又出现在修路工地上。老百姓说:“井沟村的路是夫妇俩用生命铺出来的。”

  两次修路,周银柱、马怀兰夫妇的无私付出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2005年6月,井沟村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强烈要求夫妻俩必须有一个回村参选。想到乡亲们的信任和期望,夫妻俩决定留下来为大家做点事。

  “老周还要经营公司,我的事比较少,就决定留下来,为乡亲们办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这样,53岁的马怀兰,高票当选为井沟村村委会主任,在昔阳县的历史上写下了“企官带村官”的第一笔。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