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运用

时间:2021-03-17 13:59: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小学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主题图、选择内容、选时实用、合理利用
   论文摘要:小学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尤其是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主题图从呈现范围的大小来看,分成两类:单元主题图与课时主题图。从呈现方式来分析,分成三类:自然情境类、活动方式类和对话形式类。“主题图”作为一种数学知识的内容呈现在教材中,是新事物,需要每位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运用好主题图,设计好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小学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这些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赋予生机,让数学变得自然亲切,拉近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新教材中,有趣的情境图,在图画和色彩方面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怎样才能更好地使主题图为教学服务,现谈谈在新课程下如何正确有效的运用主题图。 
  
   一、选择主题图,用活主题图
  
   1、主题图的选择运用
   不管是哪类主题图,都是以一定的“情景”形式呈现学习素材,于是好多数学教师就把主题图仅仅看作为“情境图”,把它作为导入时提出数学问题之用。笔者认为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特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价值。主题图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能弃主题图华丽的外衣,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学习发端于数学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展开。如二年级下册P2“解决问题”主题图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学生发现后,就针对问题,进行探索、讨论、交流。这个过程中,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正如杜威所说,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主题图为儿童提供了宽阔的思维空间,在图中将观察与思维、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中、倾听中,与他们的思维碰撞中汲取积极思维,从而促使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教学中对主题情境进行简单处理的教学案例在教师平时的教学中比比皆是。有些教师只注重了情境的导入功能,而忽略了情境自身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因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丧失学习兴趣,因缺乏兴趣而丧失探索的欲望,最终将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
   2.让主题图动来
   主题图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有些主题图呈现的情境过于简单,在实际的教学中用课件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的情境让学生演一演,这样学生会认真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亲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静态转向动态。静止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变成动态的过程,学生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如,一年级上册第58页“用数学”,教材把例题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灵活地贯通在一幅主题画面中,画面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生动逼真,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很喜欢。但教材上的画面是静态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本课时,有的教师灵活地运用了这幅插图,把它做成课件,变静态为动态,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的整体情境,以旅游团到大森林中游玩的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依次拉近小鹿和蘑菇图、小鸭图、小猴图,让学生逐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形式深深吸引了低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目标。
  
   二、选择好时机,“用实”主题图
  
   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对主题图的出现时机需要再三斟酌,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呈现主题图。
   主题图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有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情境,更主要的是要了解孩子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程度。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适时呈现主题图,从而提高主题图的使用效果。如讲授《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幅“草原牧羊图”,试图让学生通过数数感知100,通过数花生、方块等生活常见品,认识100以内的数。如果觉得数图片上的羊感受不是很直观,教师可以作适当调整:从数学生人数开始,初步感知100;再通过数小棒、数豆子等操作活动,来理解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体会“满十进一”的进位制的意义。在估数、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最后再呈现“草原牧羊图”巩固知识。这样处理学习材料,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操作活动及理解知识,有利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探索发现的兴趣。主题图教学放在什么环节什么时间根本没有具体规定,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教师要适时选择教学,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最大功效。
  
   三、适当调整内容,合理处理现有资源
  
   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学习《分一分》时,课本上呈现的是文具商店的情况,面对信息量很大的画面学生的兴趣不浓,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因此可改为出示小刚脏乱的房间,让学生观察,体会分类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学习如何分类帮助小刚的欲望,最后在利用学到的本领帮助小刚整理好房间。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一直在自觉、快乐的状态中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主题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主题图进行合理设计。
   总之,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用活、用实主题图,让学生学的有兴趣、学的高兴、学的灵活。
  
  参考文献:
  [1]肖祥森:《“主题图”要注意深加工》,《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4年11月出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0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