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2-03-22 09:23:30 管理学 我要投稿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

  企业技术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技术能力来做支撑,技术能力在给新技术开发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对技术活动行为造成影响。那么,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1

  摘要:企业不断优化自身生产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此,企业必须充分掌握技术变化过程,利用技术手段来提升自身的产品服务质量,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而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首先对企业战略以及技术管理的一些概念进行概述,解读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的融合模式,发现企业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战略 技术管理 影响 对策

  一、企业战略与技术管理概述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制定的所有战略、规划、目标的总称,企业战略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这其中包括未来发展战略、企业投融资战略、企业技术战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企业资源开发战略等,这些战略虽然侧重的方向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属性,它们都是对企业事务性、成长性、整体性的问题进行规划和筹备,也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传统意义是指企业开展与科学化生产有关的一切活动,具体包括设备技术管理、统计管理、生产技术管理以及网络化技术管理等,经过思考可以发现,上述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都是企业积累的经验,而且把技术管理相关工作内容有与企业战略关联也较为困难。经过市场经济环境的洗礼之后,我国技术管理领域先后出现了创新管理、战略管理、研发管理等新的管理内容,这标志着技术管理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新时代的企业技术管理不再只是工艺技术、研发设计方面的管理,它将生产、人力、投融资、销售等事务进行了整合,体现出了一种综合管理的特征。

  二、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理论分析

  近几年来,在企业战略和技术管理相关领域不乏相关学者的研究车成果,“加强企业技术管理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十分有利”是大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企业外部环境对其经营状态有较大的影响,与企业的发展走势也有关系密切,技术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外部环境因素,企业技术先进其在市场中就会变先出较高的竞争力,也会有较大的行业吸引力,更容易在未来的数年中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对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技术管理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应该从属于企业总体战略规划,可以说是能够改变行业规则和结构的职能战略。国内企业如果想要全面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与外界的切合度等对工作进行调整,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通过对企业的综合能力评估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通才能向明确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三、企业战略和技术管理实现融合的方式

  1.使技术管理能够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中。

  将技术管理整合到战略管理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确定愿景使命,技术管理融入到企业战略规划的前提是在愿景使命中充分体现技术管理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以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高新企业更为重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重视技术管理实际上就向内部和外部传递出了强烈的信号,并逐渐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员工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因这种无形资产而获得增强,从而发挥团队作用来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战略分析,战略分析应重点关注内部环境评估以及外部环境评估两方面,企业可以先分析自己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利用识别技术来完成战略分析工作,对不同生命周期的技术效能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描述,识别评估关键性技术,确认自己的产品、生产力、核心技术在市场中的地位,此外,企业要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途径,调整自身的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来及发展战略要求;再次,战略的选择以及评价,主动参与模式是企业积极的投入资金搞技术研发创新,被动反应模式是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调动可利用资源做灵活的处理,企业选择何种技术战略实际上以一个严肃的战略决策过程,而且需要将相关财务指标及金融工具都最大程度的应用到战略评估中去;最后,战略的实施及控制,有关技术管理融入性的思考本身就体现出了企业对过程管理的关注,一些企业还专门建立起了核心技术研究小组,并将技术战略作为战略控制的关键性核心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技术人员不能仅仅工作在企业一线,他们应该在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团队中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有效结合,促进企业技术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的信息交流,缩小两个层面人员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个多功能、多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团队,不断提升公司战略和技术战略的匹配度。

  2.调整战略来应对复杂的技术管理环境。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引擎,更是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技术创新可表现为积极型创新、稳步型性新、体系变革型创新等,上述技术创新形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需要很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选择。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全球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换更是呈现出了一种间歇平衡和复杂性的特征,外部技术管理环境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对战略进行调整,战略调整的方式更为多样,这其中有渐进式变革、革命式变革、先应式变革、后应式变、决策内容变化、决策过程的变化等,企业使用何种方式来调整战略方向,实际上本身也是需要由内部管理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四、目前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技术能力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劣势,企业主要还是通过从外部引进的方式来获取生产技术,而往往只能解决企业短期的问题,很难获得长久利益,无法根本上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开拓多元化的技术获取渠道来提升内功,真正在技术创新上实现质的飞跃。当然,一些企业本身资金有限,在技术研发中做过多的投入也不太现实,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通国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互动、与科研院的合作等形式来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此外,部分企业会采取技术并购的形式来获取新技术能力,但这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企业在进行相关操作前必须有所思考。

  2.技术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往企业进行技术管理时对研究经费投入的控制比较关注,但对人才的管理则缺少重视,很多企业甚至没有理解人才管理才是技术研发项目的根本核心,才是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最关键因素,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科技人才的管理较为松散。

  3.技术开发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模仿创新到底属不属于正真的创新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所谓模仿创新模式其实就是对外来技术的一种加工、改造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此种模式实际上也只能保证企业短期利益的实现,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然而纵观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此种模式进行技术开发,这也是由于资金和市场给企业的压力所造成的。如何将我国企业技术开发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引领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只有加强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我国企业真正迈向国际化。

  4.技术管理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组织管理方式的束缚,技术管理组织形式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绩效管理不能有效实施,这不仅会影响到研发部门及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会给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阻碍,所以,研发机构的组织运作方式必须有所调整,单一的职能组织需要加强灵活性。

  五、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上的相关建议

  1.企业要加强对技术能力的重视程度。

  纵观全球企业发展态势,技术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为此,企业管理层要重视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于产品生产技术能力有关的各种资源,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技术创新资源及创新要素的投入,学习国际上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者对自主研发项目及引入改造项目等技术活动给予重视,并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加大对技术管理的投入,提高技术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企业必须提前判断行业未来五年、十年内的变化,并尽早规划出中长期发展路线,在企业内部开拓信息交流渠道、创造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的工作热情,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2.不断完善企业自身技术战略。

  企业的技术战略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所以完善技术管理、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工作常态。溢出效益不一定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利益,但却为我国企业未来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表现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将技术能力和企业战略有机结合。

  企业技术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技术能力来做支撑,技术能力在给新技术开发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对技术活动行为造成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战略与技术能力相结合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自身的技术战略在这种环境中也更容易实现,为此,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利用自身的资源来拓展技术搜索渠道,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点技术环节,进一步探索、深挖与自身业务发展相匹配的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如果行业内部技术并没有较大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完全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来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现有技术进行渐进性调整会更为合理,这也可以达到优化产品质量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为企业长期市场效益最大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南芳,南峰.企业技术战略的二维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

  [2]郑梅莲,宝贡敏.技术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4):691-696.

  [3]雷静,潘杰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自组织机制研究[J].科学研究,2009(9).

  [4]陈蓉.技术能力、技术战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2

  一、价值观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人们发现,在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下,美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和欧洲的企业的发展战略表现出了明显不一致的特征。一些企业在内外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发展上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例如同为制药保健品企业,巨人集团采取了多角化和极度扩张的战略,三株集团采取专业化的战略,通过大规模的营销实行市场发展战略,天津天士力集团提出了“中药成果,世人共享”的理念,采取全方位创新,重点集中的发展战略。造成他们战略差异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尽管研究背景不尽相同,但是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反映了价值观与战略管理的密切关系,主要有:

  1.麦肯锡的7s理论

  1980年Waterman,Peters和Phillips提出了这一理论,后来帕斯卡和阿索斯通过对日、美企业的对比研究,实证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战略过程中最重要的7个因素可以用7个S开头的英文单词表示出来,他们是strategy(战略),structure(结构),system(系统),style(作风),staff(人员),skills(技能)和superordinate goals(共同价值观)。在这个模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共同价值观。只有这些因素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企业才能够取得成功。

  Peters和Waterman在80年代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崇尚服务、质量和创新是成功公司或者说是追求卓越的公司所共有的,这些价值观提供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也成为战略管理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文化五维度理论

  根据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的研究,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可以用五个维度来描述和比较。这个五个维度从本质上是价值观的五个方面,它们是:权力距离、对不确定性的逃避程度、个人/集体主义、阳刚/阴柔意识和短期/长远取向。

  权力距离是指社会成员对组织中权利的不平等分布的接受程度。权利距离越大,说明企业的战略决策比较的专制、独裁,企业是集权的组织结构,权力距离小则说明人们期望民主、分权的组织结构。

  集体主义趋向下,人们倾向于接受紧密联系的社会组织的约束,愿意把组织内外的人加以区分。个人主义趋向下,人们则拥有独立生活、隐私和感情独立等价值观。

  阳刚/阴柔的意识主要反应在对竞争的看法上,阳刚的意识鼓励激烈的竞争,阴柔意识则强调中庸和睦,关心他人,注重生活质量。

  对不确定性的逃避态度主要是对待风险的态度,强烈回避不确定性即厌恶风险的价值观,一般倾向于建立一个高度正式化、制度化和等级化的组织,规避风险。相反,甘冒风险的价值观则喜欢灵活和不确定性的结构。

  短期/长远取向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将来与现在利益进行权衡时的倾向。

  五维度理论提出了影响战略管理过程的具体价值观因素,我们将在后文中进一步阐述。

  3.普拉哈德的定向思维(dominant?logic)观点

  他认为,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定向思维,成为企业判断事物价值优劣的依据,它就像一个过滤器,使得企业在分析各种数据信息,制定战略时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些部分上,忽略其他的一些内容。定向思维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4.战略管理的文化学派

  对价值观对战略管理的影响的研究集大成者是战略管理的文化学派,该学派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基于组织成员价值观、信念和对战略的理解的共享和统一的基础上,它道破了价值观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和指导作用。

  二、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的价值观因素

  战略管理包括三个阶段:企业战略分析,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价值观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作用是渗透在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步骤中的。

  1.战略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对企业宏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企业所处行业、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分析。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客观存在并且按照其故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企业的价值观通过影响企业对这些客观存在和发展趋势的主观判断及认识来影响公司进行战略分析。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的表现:

  (1)企业是从市场定位出发,机会导向,还是从内部的能力出发,以能力为导向?诺基亚从造纸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是市场定位选择的结果,Intel却一直坚持在芯片领域发展则是充分重视企业的核心能力。

  (2)对于不同的外在环境,企业的态度和判断可能不同,是把它看成是机会还是威胁?家电进入国际市场,海尔采用先难后易的战略,他们认为是威胁的地方更是机会,而很多其他家电企业则选择了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其海外扩张战略的主要目标。

  (3)与竞争对手是一种双赢共生的超竞争关系还是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关系(背后是性恶论和性善论的假设),是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Linux操作系统实行完全的代码共享,这使全世界的Linux软件开发商能够共同合作开发Linux软件,改进其性能。微软的Windows系统则拒绝公布关键的代码,并且采用捆绑销售等方式,推行自己的其他应用软件。

  2.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

  这一阶段包括制定企业的使命,确立战略目标,最终形成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在相近的情况下不同价值观导致战略分析的不同结论必然产生不同的战略方案,同时对战略方案的价值判断也会影响最终战略方案选择,具体表现在:

  (1)公司的使命和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顾客第一还是股东第一?是注重技术还是注重市场?这些问题的回答属于企业价值观的范畴。

  (2)是重视长期利益还是看重短期利益?这是战略选择和评价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许多小公司没有长远目标,采用各种不法手段进行竞争,以在短期内牟取暴利,但是,大多数优秀的、有优良传统的公司都把长期利益放在第一位。

  (3)鼓励竞争还是鼓励协作?世界上最大的几家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菲亚特、三菱等通过互相持股,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合作关系。而Inter和AMD,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竞争却又是针锋相对,竞争激烈。

  (4)民主决策还是家长制、一言堂?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群策群力,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战略的拟定是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有的企业则完全是老板拍板。

  (5)甘于冒险,不断创新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

  3.战略实施与控制

  战略实施与控制是战略管理过程的行动阶段,主要包括战略的发动,分解战略计划,战略在经营活动中的实施、战略实施情况反馈和控制、评估。战略实施的模式一般分为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和文化型。不同的实施类型反映了企业价值观的现实情况。

  (1)指挥型:顾名思义,它是老板驱动的,自上而下推动的,集权制的,符合“经济人”假设。

  (2)变革型:这种模式是环境变化驱动的,一般是自上而下地推动的,权力比较集中,主要也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

  (3)合作型:合作型模式是由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所以是管理层驱动,自上而下与自中分别向上向下推行相结合,有适当的授权,把“经济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相结合。

  (4)文化型:这是在合作型的基础上,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模式,因此是一种全员驱动的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充分地向下级授权,相信“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三、战略管理新模式——愿景驱动式管理

  随着后工业时代或者所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环境的迅速变化,许多优秀的企业逐步从科学管理进入文化管理时代,如何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和创新来适应环境,成为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在90年代出现的愿景(vision)驱动式管理,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战略管理模式,并迅速得到推广。

  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的所谓战略意图(strategy·intent),彼得。圣吉提出的共同愿景(shared·vision)和柯林斯与帕斯提出的愿景型企业(visionary·company)。这些学者在从IBM、Intel、惠普、索尼等长期获得成功的公司的成功原因的总结中发现,保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的不变,同时又使目标、战略和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企业不断自我更新,取得长期优秀业绩的原因,而构建与贯彻优秀的企业愿景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具体而言:

  企业的愿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企业的核心信仰(core·ideology)与未来景象(envisioned·future)。前者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用于规定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存在原因,是企业长期不变的因素。后者是企业未来10年到30年里努力实现的宏大远景目标和对它的鲜活描述。它们是企业去创造,并需要重大变革和进步才能获得的东西。

  核心信仰规定了企业的耐久性,是企业最基本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独立于环境变化、竞争要求和管理时尚之外。核心信仰必须被企业的成员共享,是每一个员工所看重的价值,它在企业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组织的自我实现过程,

  未来景象的作用是用来激励变革与进步。它明确而有力,是人们努力的焦点,是团队精神的催化剂,通过对宏大远景目标的富有激情而坚定的描述,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动力。

  愿景驱动的管理模式不仅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愿景,还需要创造各种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核心信仰的保持和激发未来景象的变革。这些机制包括更有效的企业文化氛围,适合企业特点的员工甄选与培训,企业内部成长的领导人选择机制以及永不满足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机制等。

  可以看出,愿景驱动是文化管理思想在战略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集中体现,它第一次把价值观管理,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企业战略管理有效地统一起来,使软管理和硬管理统一起来,使企业制度同企业的核心信念统一起来,使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组织的自我实现统一起来,把企业持续的成功和企业价值观的长期稳定统一起来。可以预言,愿景式驱动管理必将成为本世纪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3

  什么是战略?深层含义又是什么?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 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简单的一句话阐明了战略实质其实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取舍就意味着企业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如果什么战略都要,最终结果就是没有战略。

  既然取舍意味着企业选择什么,放弃做什么,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一个约束条件。企业的约束条件实质就是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告诉企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企业制定战略奠定了基石与原则。 制定企业战略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即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制定企业战略4C模型如下:

  明确了何为战略,需要进一步分析何为企业?企之含义则是人止于此,有共同的目标与理念形成的一个团队,而非团伙。虽然一字之差,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人来人往的地方非企业而为超市。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明确了何为企业战略,何为企业团队,那么如何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如何支持企业战略有效落地,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将人力资源专业与技术模块发挥到淋漓尽致。

  中西方对战略的理解差异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世界500强企业当中至少85%以上的企业把战略放在首位,这无疑证明战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战略不仅要解决取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大家思想一致、步调一致的问题。只有从思想上一致,方可达到内心的一致性。这就是西方对战略的理解与分析。在中国什么是战略?老板说的话就是战略,总裁说的话就是战略。绝大多数企业的成功并非是战略决策的成功,而是机会性的成功,所以很难做到百年老店与基业长青,原因就在于此。

  西方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不仅画在纸上,更多的是传递到每个员工的脑海里。在中国,只有老板与总裁知道什么是战略,战略在最高决策者的脑海中,无法传递与分解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就谈不上思想一致,步调一致了,更谈不上认同与支持。要想超越中国式战略,必须在个人主观战略基础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个人力量与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寻找最佳有效的、统一的、认同的战略,方可与西方企业成功接轨。中西方在战略的理解上最大差异不是在制定战略与业务安排上,而是在战略思想与理念及核心竞争力上。

  良性的企业战略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哪些帮助与指导?

  对企业而言, 战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于自身的发展。因此,良性的战略就是好战略。那么,什么是良性的战略?良性战略主要表面在哪些方面?

  良性的企业战略就是通过对外部市场的预测与判断,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体制、流程、方案,确保人员稳定与业绩增长,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共患难。良性的企业战略主要表现在:产品的稳定性、市场开拓的前瞻性,薪酬福利竞争性、人员发展晋升与淘汰机制合理性,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性等方面。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良性的企业战略能够提供哪些帮助与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人力资源规划方向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以及规划方向均有所不同。在创业初期,企业的战略重点在于占领市场、谋求生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招聘、培训以及员工激励;在企业的成长发展期,企业的产品或者市场需要不断扩张,企业需要做精做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招聘、培训、激励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的稳定成熟期,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建立核心团队以及品牌,此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企业系统投建、培训、激励以及建立核心价值观。

  招聘策略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招聘策略也要随时而变。在创业初期,企业需要实操性强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招聘执行力以及灵活性强的员工,同时可能需要一人多岗,企业可以通过熟人介绍或者现场招聘会进行招聘;在企业的成长发展期,企业需要专业性以及创造性人才,此时企业需要在招聘时需要以背景、学历、经验为导向,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猎头推荐等方式;在稳定成熟期,企业需要发展性与可持续性人才,企业在招聘时更加重视候选人的教练辅导能力以及管理技能,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猎头推荐以及内部推荐与培养的方式。

  培训重点

  在对员工的培训方面,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侧重点不点。在创业初期,企业需要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因此培训重在培养员工的执行与操作能力;在成长发展期,企业需要重视激励与淘汰,此时培训的重点在于培养员工的管理技能以及培育企业愿景;在稳定成熟期,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与流程再造,因此培训的重点在于培养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以及培育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

  绩效的初衷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绩效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创业初期,企业策略的重点在于激励与淘汰,此时绩效管理偏重于淘汰、用人以及裁员;而在成长发展期,绩效管理偏重于激励、用人与激励;在稳定成熟期,企业策略在于激励与再激励,因此绩效管理偏重于激励与改善、用人与留人。

  薪酬的定位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薪酬定位也有所差异。在创业初期,企业策略重点在于低成本、高产出,因此薪酬管理需要强化绩效管理,用高提成、计件、分成的管理;在成长发展期,企业策略重点在于超越市场与竞争对手,因此薪酬管理需要注重薪酬结构设计、市场数据的获取;在稳定成熟期,企业策略重点在于与市场保持一致,因此薪酬管理需要注重福利、关爱与文化。

  针对以上具体的管理策略与工作重点,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企业战略,随时调整工作重心与管理目标,确保企业焦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企业关注需求度与人力资源管理执行有效度吻合与匹配。总而言之,组织战略是根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活动与行为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与需求,形成企业战略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航标,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则是企业战略的发动机,支持与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地与执行,让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形成有机结合与配合,方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实质性的价值与地位。

【企业战略对技术管理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07-31

基因对情绪的影响论文08-04

戏曲对网络传播的影响论文08-15

免疫多糖对幼鱼性能的影响论文08-11

船舶拆解溢油对海洋的影响论文08-09

土地整理对使用农机的影响论文08-02

隐喻语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论文07-26

工程试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论文07-15

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论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