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2)

时间:2017-08-01 我要投稿

  (二)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未能按照情景的要求,运用言外行为,在意义的得体性方面出现了偏差。社交语用失误在所指上与非结构规则有关,主要指说话人使用的非语言结构规则(确切地说是交际规则),无法保证交际的得体和成功,因此,社交语用失误与交际及其效果关系甚密。社交语用失误属于交际规则用得不合适。例如:

  (1)A:lamverybusythesedays.

  B:It}linkyoushouldnotbetootired.Youshouldtakeeareofyourself.

  A本意是出于关心,但B会以为对方在说他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而觉得不快。

  (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个学生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太太艰难、吃力地爬坡时便对她说:“Lethiehelpyou,Mrs.Smiht,youareold.”Smith太太听了脸上露出不高兴的表情。为什么Smiht太太会感到不快,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觉呢?这是由于不同的背景造成的。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常用老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我们常常听到“老王”、“老李”之类的称呼。而英美文化中常常把“老”与“年老无用、无力”的意义联系起来,以至于造成误会。

  (3)一位中国人在英国大街上拦住一辆出租车说:“CUSehie,woludyoupleasesendmetohterailwaystation.”这位司机觉得很奇怪。因为你坐车是要付钱的,司机为你服务这是他必须而且乐意做的,这时候你说得这么客气反而让人觉得你是没钱付车费而求人家。

  三文化介入与语用失误

  上述两种语用失误,其关键在于文化的介入而造成交际语言的不得体。这种交流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接触和碰撞由于语言使用者受到母语规范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生硬套用母语的一些表达方法,便容易导致交际的失败,即语用失误。美国语言学家Edward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这些做法与信念的总和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了解中之间的差异,增强其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提高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中国人和外国人交往时,由于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文化差异,经常发生交际失误: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教师到学校外文阅览室去看书,路上遇到一个学生也去图书馆。这位学生热情地向前打招呼:Where are you going?这位外教觉得很奇怪:你明明看着我往图书馆去,为什么还要这样问?同时心里也有一丝不快,心想我去干什么关你什么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语用失误呢?这个中生虽然能够正确地说(即没有语音语法错误),却不能得体地运用它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说“吃饭了吗?”“你去哪?”而美国人则说Howaeryou?同时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英美人士对于Where are you goign?在心里的反应是whv do you ask?甚至可能是h’8onne of your business.认为是在干涉别人的私事,以至造成“交际短路”。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得体性的重要性和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讲英语的人对中的敬辞和谦辞很难理解。在英语中,同自己的上级说话写信时也许需要用比较尊敬的语气,但不需要用什么特殊的词语。而中国人不习惯用平常的话语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地与年长的人、客人或有地位的人说话。试看下面一份请帖:“Will you Dleasehon or hieby coining to my humblehome for asimple meal this Sunday evening?We will eb very pleasedf you call collie at 6 O’clock.”(兹定于星期13下午6时在寒舍举行便宴,敬请光临。)这是典型的汉语式的英语,没有注意语用移情,让自己的表达方式符合英语的和表达习惯。如果把这个请帖改成:“Frank,we’dlike youyou're your wife to come over for dinner this Frida yevening.Sixt lirtyat Ourplace.Can you lake it?”这样的表达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完全符合英语的语言文化和表达习惯。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2)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