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美学观-试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3)

时间:2018-05-18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短篇小说《有学问的人》,就写出了这位有“学问”的绅士的正常生命欲求被异化的现象。在此,沈对人性的自然欲求是持肯定态度的,《雨后》所要说的也是这样。异化的结果是人的精神追求的被扼杀,个体生命力的萎缩,的虚伪。沈呼吁人的解放,关注个体的生存。《绅士的太太》是反映沈此观点的另一力作。而沈也关注着“乡下人”的精神世界,《萧萧》一文显出萧萧精神世界的懵懂。因此朱光潜在《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中说沈从文的《边城》写出了:“受过压迫的少数心坎里的那股沉郁隐痛,也暗示了一代旧知识分子的心声。”《边城》即是对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五四”新提倡“人的文学”,要重新发现“人”。周作人在1918《人的文学》中倡导新文学提倡“人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沈认为。人的生命要为爱与善与美而活。他呼唤着人的健全人性,而作家便都是“人性的治疗者”。(《废邮存底给某教授》)沈在完成对理想人性的塑造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异化人性的批判。沈接过“五四”的文学启蒙接力棒,在《小说作者与读者》一文中说:“一种激发生命力离开一个动物人生观,向抽象发展与追求的意志或勇气,恰恰是人类一切进步的象征,这工作是人类最艰难伟大的工作,我认为推动或执行这工作,文学作品实在比别的东西更相宜……”即如“一切庸俗贪腐小气自私市侩人生观的有形社会和无形观念,都可以用文字作为工具去摧毁重建。”(《烛虚·长庚》)

  对“生命”的探索是沈从文意识的重要特征,蕴含着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思考,也是他创作的主旋律。沈的创作轨迹,是一直以“人性”这个纬度为他文学世界和社会理想的切人点(湘西世界代表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人性的歌颂;都市世界则成了腐朽与堕落的象征,表现了人性的扭曲与生命的萎缩)。沈“想借助文学的力量,将野蛮人的血液注入到老态龙钟颓废贪腐的中华民族身上,使他兴奋起来,好在二十世纪舞台能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

  热烈追求人类亘古未变的永恒价值——真善美和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使沈从文真正得以从边城走向世界。

  沈的人性观根植于宁静、幽深的湘西山水,根植于生生不息、蕴含灵性的自然界。他从自然化角度去审视湘西人的生活,热情地描摹人的本性。在沈笔下,湘西是飞扬着灵气的圣地,持存着未受现代文明濡染的真诚、朴实、自然、强悍。湘西那雄壮挺拔的山峰和清澈见底的溪水河流,即是坚韧和纯洁的象征。

  沈从文是一个对人生有着系统思考的作家,一旦完成对人生的认识,他就固执地抓住不再放手了。他的人生道路的一切外在方面,都直接根源于他对社会人生的整体思考,他的外在行为的某些使人迷惑的矛盾,都在他对人生的整体认识中获得统一。(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

生命美学观-试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3)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