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诗歌探骊(3)

时间:2017-11-30 我要投稿
至于说他的诗歌有悖温柔敦厚的诗教,这正是古典诗歌近代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占典诗歌要完成近代化的历史转型,首先必须打破儒家诗教的桎梏,打破温柔敦厚的美学规范,金和的诗正表现出这—倾向,不再遵从完美和谐的美学风格。

  其次,在形式上采用以小说为诗的笔法,隐锋芒于形象中。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流,近代以降,叙事诗大量涌现,但大多只能算是记事诗,以诗的形式记录历史而已,以文为诗,诗中有事。而金和的诗以小说为诗,诗中有人,他善于全方位、多视角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而以平民英雄的刻画最为精彩。如《烈女行黄婉梨事》《断指生歌》《兰陵女儿行》这三首歌形体叙事长诗,开头都用了倒叙的手法,都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时代背景;抨击的对象都是靠镇压起义而发迹的清军将官;塑造的平民英雄都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虽为一介平民,但面对强敌仍临危不惧,从容不迫,不丧失人格尊严,这些形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诗人人格精神的显现。他的诗歌喜欢以议论入诗,结尾常用“吁嗟乎!”抒发他的感慨。以俗语、口语入诗,如《兵问》全由对话组成。他的这些艺术尝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再次,学习散文、民歌的笔法,体式灵活多样。如《杀虎行》开头就具有民歌的特点;他还写了许多日记体诗,如《痛定篇十三日》;书信体诗如《赠同学张君荷生》。金和的诗还不入考据,很少用典,罕见僻字,这与当时避俗避熟的诗坛风尚相左;他的诗歌语言诙谐幽默、明白如话。有一部分诗,不拘格律,“绝无家法,正如山中自云”(《奇零集序》),如《兰陵女儿行》.句式随人物的感情波澜而起伏变化,错落有致。胡先璃讥其“不中法度”,而梁启超却称之为“诗歌解放”。他不求合乎法度,但求“语语皆天真”。金和诗歌的革新对后来的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新派诗,从其倡导者黄遵宪的诗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金和的影子。所以,章士钊在《近代诗家绝句》中说:“亚匏白是英雄手,白敛堪师人境庐”。

  纵观近代诗坛,从龚白珍开始,打破前清诗坛的沉寂,到爱国诗潮中现实主义的回归,再到金和诗歌的革新,之后又经历了新派诗、新学诗、歌体诗、白话诗等阶段,中国诗歌才一步步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历程,金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谓近代诗坛的一颗明珠。梁启超等人对他的评价尽管不无溢美之处,,可就其艺术性和价值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胡先鞠对他的指责,尽管过于苛刻,但也指出了金和诗歌的缺点:缺乏剪裁,粗疏空泛。但是,瑕不掩瑜,金和终究可以称得上是近代诗坛的一大家。

金和诗歌探骊(3)相关推荐
  • 唐代前期文学研究论文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