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2)

时间:2017-12-14 我要投稿

  1.3.2防治办法。①防治: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作为饲料或沤肥;秋蚕期先采枝条下部叶片,以防叶片老化发病;夏伐后及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年份注意灌溉,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②剂防治: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

  1.4桑灰霉病

  1.4.1为害特点。桑树新梢长至3~25cm时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潮湿时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患处干裂折断。发病从中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大,病斑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表卷起,少数向叶背卷曲。湿度大时受害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

  1.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采叶,降低桑园湿度,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对树体枝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速可灵粉剂1 000倍液喷洒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80%~100%。

  1.5桑炭疽病

  1.5.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bai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1.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夏秋季对成林桑园坚持由下向上多次(3~4次)合理采叶收获(每次采叶后枝条梢部留6~8片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多雨时节低洼多湿桑园开沟排水;秋旱及时灌溉,增施肥料,防止桑叶硬化;冬季落叶前将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②药剂防治:发病季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发病初期喷施效果更佳。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喷湿枝条中下部病叶的叶面和叶背。

  1.6桑芽枯病

  1.6.1为害特点。本病是桑树枝干性病害。桑树春季发芽前后,患病枝条上出现2种类型的病斑:一是以冬芽为中心,形成油浸状褐色菱形病斑;二是在伤口附近,形成水渍状黄褐色椭圆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并密生隆起小点,突破表皮后成为砖红色的小颗粒。病斑扩大连接环绕枝条1圈时,由于截断了树液的流通,病部以上枝条及萌发的桑芽急剧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枝条的皮层逐渐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气味。

  1.6.2防治办法。早秋和中秋蚕结束后,枝条上部保留8~10片桑叶,晚秋蚕结束后,枝梢保留5~6片叶;桑园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秋肥不可施用过晚,以免造成秋后徒长;防止树体创伤,秋季采叶要留叶柄,切忌捋采,撕破枝皮;冬季及时整枝修剪,减少越冬病源;春季发现病条及时剪除烧毁,桑园剪伐桑条要及时处理,严禁堆放在桑园附近,以免病菌扩散。

  1.7桑紫纹羽病

  1.7.1为害特点。本病属桑树根部病害。患病桑根表面可见丝缕状紫褐色或暗紫色的菌丝,病根表面色泽呈褐色至黑色,皮层腐烂,皮层部与木质部彼此分离。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一般春季发芽延迟,枝梢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淡黄色。严重时,芽叶凋萎,病株逐渐死亡。

  1.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低洼桑园及时开沟排水;腐熟有机肥料与石灰氮(750kg/hm2)混合施入,可杀死病原菌及增加土壤肥力;酸性较重的桑园施2 250kg/hm2石灰,对土壤有改良和消毒作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彻底挖出病株,拾净病根并集中烧毁,改种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5年后才能栽培桑树。②药剂防治:病苗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根30min,以彻底杀死根组织内外的寄生菌丝。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2)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 最新26个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