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3)

时间:2017-06-01 我要投稿
这句话一度是指引文人画家的审美坐标,后世文人画家更以此延伸出许多否定形似的审美理论。在我看来,可能正是由于一些文人画家的偏激蒙蔽了自己的心志,未能正确理解苏轼的这一审美观点。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来说,这句话出自苏轼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全文是: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
        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
        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
        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
        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
        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通观全诗,就知道苏轼所强调的审美主张本意是在形似的基础上,提高更深一层的审美认识,表达出画的内在精神,使其气韵生动。诗中写到了边鸾和赵昌,他们是对花鸟直接写生,然后再以形传神,足见写实能力之强。苏轼将王主薄的画形容的栩栩如生,看来苏轼内心也要承认气韵生动是建立在形似之上的。但由于偏激审美观的影响,后世一些文人画家断章取义,认为画不能形似。那他们的意思是,画山不要像山,画花不要像花,画人不要像人,这种偏激审美应该不是苏轼内心所赞同的吧。
        三、文人画家偏激审美在当今的延续
        偏激审美并非是一个错误。美学中讲到,“美”是一种合目的、合规则的审美价值体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一个自由自觉,不断提升目的、理想的过程。不可否认,文人画家的偏激审美是文人画家自由自觉的价值体现。它一度给中国绘画审美带来了活力,它扩展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范围,将中国绘画审美实践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尽管一度走向极端,但它对中国绘画审美的推进不容忽视。。二十世纪上半叶既是文人画审美观念益衰退的历史,也是西方现代审美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与速度涌入中国的时代,强调现实主义、反映时势的写实审美大占上风。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曾经一度,中国绘画的审美目的完全变成了“为崇高目的而服务”,限制艺术家个性审美的发挥,将中国绘画审美引入了万马齐喑的时期,绘画审美又陷入了纯粹的实用审美之中,艺术家一个个变成了没有自由的审美奴隶。这时,文人画家那推崇自由,讲究情趣的审美变得多么奢侈和可爱。正如有人所说:任一种审美主张与风格都可能是偏激的,一旦成为正宗与标准,成为众人追随的榜样,必然会引发审美疲劳和抗议,最终限制审美的正常发展。由此看来,文人画家的偏激审美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只是程度不好把握吧。 
       : 
       [1]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2003 
       [2]贾涛.《美学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周力.《博雅经典?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3)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