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参考货币篮子的实证分析(2)

时间:2017-11-28 我要投稿

  通过卡尔曼滤波分析可以得出:货币当局一直在调整货币篮子中各种货币的权重,货币权重的调整是一个动态反复的过程。这种调整受当时国际国内情况的左右,是一个相机抉择的调整过程。可以把整个调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为汇改试水阶段,特点包括改变了盯住美元的货币制度,人民币汇率波动浮动增大,货币当局有对货币篮子中货币权重进行微调;第二阶段是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为汇改深入阶段,特点包括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波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不断下降,欧元和日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其中欧元的权重大于日元的权重,韩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并不明显;第三阶段是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为汇改收缩阶段,特点包括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升值,人民币汇率保持大幅波动,但是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不断上升,欧元和日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不断下降;第四阶段是2008年12月至2009年年底,为汇改稳定阶段,特点包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6.85—6.82的水平,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有略微下降,同时货币篮子中美元的权重上升到1的水平,其他货币的权重则为0。进一步,整个货币篮子调整阶段包括五个平稳阶段(2006年4月至2006年5月)、(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和五个渐进阶段(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2006年6月至2006年8月)、(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
  (三)人民币货币篮子动态调整机制分析
  上面侧重对渐进阶段的分析,接下来采用E-views软件分别对汇改前和五个平稳阶段的货币篮子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2。
  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汇率制度调整的进程为:1.汇改前美元的回归系数接近1,表明我国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2.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准备阶段,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逐渐松动,并且这种松动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3.2006年4月至2006年5月为货币篮子第一平稳阶段,美元回归系数降至0.96的水平,日元系数增至0.05的水平,并且日元系数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制度已从单一盯住美元有序过渡到了货币篮子,并且篮子货币至少包括美元、日元。4.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为货币篮子第三平稳阶段,美元权重降至最低点,货币篮子中欧元和日元的权重达到最大值,但是此时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篮子的调整步伐。5.2008年3月以来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扩大为全球性的危机,我国汇率制度的调整遇到瓶颈,货币篮子中欧元和日元权重开始收缩,到2009年基本恢复汇率制度改革初期的水平。
人民币参考货币篮子的实证分析(2)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挑
  • 金融工作会议传递的核心信号的论文
  •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财政金融政策研究论文
  • 财政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论文
  • 金融专业高职本科开设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 解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论文
  • 浅论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金融创新的司法保
热门推荐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 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现状和趋势研究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研究
  • 试论我国企业债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房地产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
  • 增值税转型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