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3)

时间:2017-12-27 我要投稿

  4 对策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变量(如性别、学科、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师范与非师范)在一些职业价值观因子上差异显著,这就要求高校找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点并为有师范院校特色的就业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4.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高师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条件下,高师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调查表明,高师大学生往往把职业首先定位在物质待遇上,追求舒适、安逸。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它的满足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只有在精神上得到一定满足,人才会有强烈的主观幸福感,人的社会化发展才会更加顺利。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高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不能把职业只当成个人谋生的手段和致富的途径。

  4.2突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性

  对于高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能单单停留在说教式的理论灌输层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教育实习、见习、寒暑期社会实践、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等多种形式使他们更好地体会“教师”职业的崇高。创设各种真实的教育情景,让大学生去触摸、感受教育,发现身边的教育故事,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教师工作的兴趣,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未来教育工作的情感,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4.3强化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是学生在校期间联系社会、修正自我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将就业指导教育视为一项长期的、渗透性的、潜移默化的工作。就业指导教育要体现年级性、阶段性、特殊性。

  一是坚持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毕业班学生与非毕业班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个别因子上存在差异,这表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需从新生入校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全程指导。利用广播、闭路电视、宣传橱窗、板报、校园网等载体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专业思想教育、成才教育,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对二、三年级重点进行师范技能培养和职业定向指导;对毕业班学生进行集中教育,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让学生了解就业知识、形势和政策,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与教师工作的意义,确立符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同时提高就业技巧以及应对策略,帮助毕业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适时开展咨询和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从教的畏惧心理。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教育。高师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性别、专业等变量上存在差异,要求学校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男生的资源优势,对男生加强教师职业社会意义的教育,对女生加强职业苦乐观教育。文理科学生的能力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文科学生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强,理科学生思维性强,严谨求实,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因此对文科学生要加强科学思维与严谨求实作风的培养,对理科学生则侧重于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锻炼。

  4.4培养高师大学生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由于自己对所从事职业的崇尚和个人良好的人品而表现出的对职业的执着。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与人才培养的艰巨性决定了敬业精神在高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所占的位置。一个人要做到敬业,首先要从职业工作中发现超越收入之外的意义所在。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师大学生比较实在,在选择职业上注重“舒适”、“安全感”,这是一种“稳中求实”的心态,但同时过于重物质,轻精神,把“利他主义”、“智力刺激”等东西看得比较清淡、模糊。因此在学习阶段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一是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效仿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高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3)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