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食糖进口的因素及应对策略(2)

时间:2017-05-19 我要投稿

  国内的食糖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依据其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而定的,进口越多,对国内食糖市场的影响就越大,进口越少,影响也就越小。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糖的消费需求也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的供需缺口会不断扩大。从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居民购买能力将会增强,进口也将增大;然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加上进口扩大,必然会带动国际食糖价格的上涨,而国际食糖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国内食糖价格向国际价格靠拢,最终带动国内食糖价格上涨。
  (三)国内市场供应情况
  作为重要的食糖生产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我国食糖产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界第3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据中国糖协数据显示,2009/10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73.83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169.29万吨,截至2010年9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042.13万吨,累计销糖率97.05%;另外,为稳定国内糖市,自2009年12月份以来,国家连续三次抛售国储糖,累计抛售86万吨,改善了国内市场供应紧缺的局面,导致进口需求相对减少。2008/2009年榨季,我国食糖产量1,243万吨,较前一榨季减产16.24%,消费量为1,390万吨,较前一榨季增长2.2%,产销缺口147万吨; 2009/2010榨季食糖产量1,209万吨,消费1,460万吨,产销缺口251万吨;连续两个榨季减产、新榨季库消比下降以及国际糖价低于国内糖价等因素为进口增长提供了动力。
  (四)食糖消费水平
  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食糖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糖业组织的统计,人均GNP在2896至8955美元的中高收入国家人均年食糖消费量为41.0 kg。我国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的逐步实现,使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糖消费需求将处于增长期。此外,居民消费结构的急剧变化,导致食糖个体消费量的增加。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糖消费量必将随之提高,从而对价格产生影响。2008/2009榨季,我国人均食糖消费10.7千克,与消费结构相似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食糖消费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食品加工业飞速发展,带动食糖总体需求稳中有升。中国糖业协会对我国食糖消费需求量增长情况的预测表明,我国的食糖消费量2015年将达到1600至1800万吨;2030年可能接近世界消费水平,达到2600至3000万吨。国内食糖消费水平的提升也会影响我国食糖的进口。

  三、我国食糖进口策略
        (一)提高国内食糖生产效率
        中国食糖要想改善目前的进口贸易格局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食糖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努力降低糖料种植和食糖加工成本。可以通过在食糖产业链上推行规模制糖;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食糖生产品质和调整优化糖料作物的区域布局来提高国内食糖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同时建立高效率的食糖物流体系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制糖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不是扩建或新建一些大型的糖厂,而是要通过挖潜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中国糖业成本高是由于制糖与糖料种植两个环节及糖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升中国糖业竞争力的关键在糖料生产环节。应该从制糖环节与糖业政策两方面入手,以糖料生产为核心,降低食糖生产成本。提高甘蔗糖分和企业的总回收率可以显着地降低企业制糖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二)国内市场为主进口调节为辅
  作为世界食糖生产及消费大国,我国是一个食糖的净进口国,出口优势不明显。2010年1-7月我国进口食糖71.4万吨,同比下降17.3%;出口食糖6.2万吨,同比增长60.6%,进出口差额很大。2010年我国食糖进口配额为194.5万吨,商务部9月底公布了2011年我国食糖进口配额与2010年持平。我国的食糖消费应继续坚持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以适当进口调节为辅的原则。食糖进口贸易的重点应放在调节国内总量平衡,进一步发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优势等方面;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把握好食糖进口的主动权。
  (三)食糖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策略

影响我国食糖进口的因素及应对策略(2)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