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研(2)

时间:2017-06-10 我要投稿

  二、案例教学方式

  (一)设计目的

  专业与实际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教师通过自己收集各种案例或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案例,供学生在辅导课上或小组学习中进行讨论,展现其中的矛盾,启发学生分析研究或从实际出发将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使之上升为理论,促进学习的迁移和应用。

  (二)实施步骤

  1、选择教学对象,在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确定教学对象,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阅历和工作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既不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这种教方式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使学生只看“热闹”,学不了知识。

  2、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这一步,要求教师在开学前初步拟订一个教学方案,然后和学生利用开学初的第一次课的时间,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形成一个本学期的教学方案。

  3、学生寻找、提取学习信息,准备案例。给学生两周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筛选案例,确定本课程所需要的案例。把案例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使学生在课下预习。

  4、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案例,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分析或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5、课下追踪案情结果,反馈信息,小结学习收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是理论知识,它是否和现实生活相符合,还有待于。如果不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再一次解决。

  (三)实践效果

  案例教学方式是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并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书本上的知识是否一致,看双方怎样根据法律知识据理力争。通过比较,学生很快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对问题的看法,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模拟现实教学方式

  根据现实的模式工具不同,模拟现实教学方式可划分为:人为模拟现实教学方式和媒体模拟现实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人为模拟现实教学方式,即有组织进行分组讨论、正反两方大辩论、模拟法庭和旁听庭审。

  随着学生素养的不断提高,2003年,笔者在2003级的法学本科的《国际公法》教学中,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采取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进行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模拟现实教学方式”。

  (一)设计目的

  有组织进行分组讨论、正反两方大辩论、模拟法庭和旁听庭审可以加强规范和注意动手能力,培养严谨工作作风和科学工作方法。

  (二)实施步骤

  1、选择教学对象、方法和意义同案例教学方式是一样的。

  2、确定模拟现场、内容、要求。这一步,要求教师在开学前初步拟订一个教学方案,然后和学生利用开学初的第一次课的时间,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形成一个本学期的教学方案。

  3、学生准备材料,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知识调研、协作配合,分析概括。给学生两周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筛选内容,确定本课程所需要的论题。把论题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使学生在课下预习。

  4、课堂教学活动。提出论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正反两方大辩论、模拟法庭等活动。

  5、得出结论进行宣布。

  (三)实践效果

  通过实战演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既能够掌握知识,又学会在实践中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学生内在素质。2003年,针对当时一些与中国有关的、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事件,在《国际公法》的教学中,笔者采取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材料,课上采取分组讨论、正反两方辩论以及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教学。尤其是在2003年4月份,面对美国侵略伊拉克发动战争一事,我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正义感,促使学生用法律武器捍卫权利。

论法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研(2)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