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专业考试到底在考什么?

时间:2021-02-17 13:13:18 职位百科资讯 我要投稿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专业考试到底在考什么?

  (一)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专业考试到底在考什么?

  1.考试就是把适合从事电影工作的潜在人才从众多爱好者中挖掘出来。

  几乎每个考生都会说“我从小热爱电影”“我一定要做导演(演员等)”“我十岁时候别人看漫画我就看鲁迅和韩寒了”或者有些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从小就会模仿,电视一出来谁谁谁他就跟着学“ “我女儿是我们那里的小明星”......

  但是,爱好的不一定就是适合的,每年报考人数动辄上千上万,看起来竞争激烈,实际上真参加考试选拔发现大部分是来凑数当炮灰的,真正有竞争力不过百十个,这百十个就看他的天时地利人和了。

  2.什么样的人是潜在人才---------“虚实”结合。

  “心智、情商、性格、专业素养“四个方面

  其中“心智、情商、性格”比较“虚”,考察起来要多方面观察,凭借考官的对“人”的直觉来判断,看考生是否具有比较成熟的心智和对社会的观察判断能力(就是俗称“三观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常),对文艺、生活、社会、自身有独立思考和特殊的感受力。

  “专业素养”比较“实”,基本上都是做为未来导演人才所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构思、创作表达、文艺作品阅读提炼和心理状态这些方面能力。

  3.考上的人真的就那么优秀吗?

  从本人近年来接触的很多考生和考上的学生来看,大部分是的确比较优秀的。但是没有考上并不是对你的否定,这个没有胜利失败者之分,因为这只是人生的某一次岔路口,不能决定你最终的路,真正有决心和适合的人还是会通过别的途径进入这一行。

  但是考上的同学通过本人的统计有些共同点:(我这里强调的是大多数,不排除有各种个例)

  1,个性,在学校里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学生”。思路活跃(注意是不性格活跃,有学生搞混了,因为能打能闹就是活跃)、兴趣点多、特立独行、动手能力极强。

  2,独立,通过对招生和录取的观察,发现独立自己来考的考生考上几率远远大过于家长陪伴左右的。

  3,执着专一,大部分考上的学生不同于很多同学“广撒网”式艺考,专注报北电或者中戏这些顶尖院校的几个专业,并且做好第一年考不上再来一年的准备。

  08 年冬天我爸的一个朋友把他孩子李某介绍给我让我辅导,我通过聊天判断出他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是因为在重点高中专注文化课学习而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他的确和很多考生不同的是,他自己清楚一定要考上中戏或者北电,哪怕复读,并且承担复读下一年“教改”的风险。

  (“教改”这个我要专门谈谈,很多学生被学校和教师忽悠,说下年将进行教学改革,复读肯定不行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或者说一个圈套,因为学生只要考上一个大学就算他们的一个升学名额,复读生会影响学校、老师的评级和奖金。本人当年就被老师各种恐吓告诉我一复读就死定了幸好我没当回事。这些年每年都会有高三生告诉我他们不能复读,一复读就完了,年年复年年。今年也是,前几天还有个考生给我留言说他不能复课,无路可走了)

  回到那个学生李某上来。看他自己有如此决心并的确有相关素质,我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全面的学习计划,系统的弥补知识缺陷。他也很听话,认真的按照这个计划学习。第一年我让他只报中戏北电两个学校,碰碰运气兼熟悉考场,果然专业还是有些差距。第二年他学习完成后我测试他,感觉问题不大,当年他同时过了中戏和北电,他综合考虑下来了北电读书。

  当年本人也是如此,复读两年,第一年还报了个中戏,第二年中戏都没报,只报一个,北电。

  套用乔布斯的话“只有那些真的疯到以为自己会改变世界的人,才-----真的改变世界”

  “只有那些真的疯到以为自己会考上电影学院的人,才-----真的`考上电影学院”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必须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和家庭情况的,如果自己不是很适合,希望这文章不要误导你,耽误你的升学之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学校很多专业一样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要给自己限制的太死。

  当然,也有些反面例子,有些考生自己不知道自己具有某些独特才能,过来碰运气被录取的。一个朋友现在已经是圈里很有名气的录音师了。当年他艺考时候第一次一个人出家门撒开欢儿了,借着艺考之名行全国旅游之实,各地艺术院校考了个遍,北京一站到电影学院录音系考着玩儿,专业过了后来就录取了,这些特例不在讨论之列。

  但是他的事情透露出来另一个话题,电影学院考官特别喜欢的一种学生:条件优秀但是自己懵懵懂懂的学生。

  这个用美女来说吧,我以为美女三种境界:

  1屌丝美女: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美,生生觉得自己是个大美女。

  2一般美女:自己知道自己挺美,把自己收拾整理的更加美女。

  3可遇不可求美女:自己很美自己不知道,天然去雕饰,动静皆自然。

  有的时候,考官在考场上发现这样一个苗子都会欣喜若狂,如遇遗珠,人人都有一颗伯乐心。

  考生也是简单粗暴划分的话,分为三种:

  1 屌丝考生:自己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种占大概60%多吧,典型特点就是爱问“电影学院有黑幕吗”“给多少钱能上”“能见到明星吗”“能看到杨幂吗”或者问“怎么考能上?”“考试流程是什么”一个连简章都不去认真看的考生,能考上么?就像你说你喜欢一个人,你天天爱他爱的要死,结果你连他喜欢什么、他爱好什么、他有什么希望和烦恼都不去了解,上来就问”我能和你好么?“除非你高富帅遇上白富美,否则能牵手成功么?

  就在我写这文章时候,还有考生过来劈头盖脸就问“怎么能考上摄影系?”你是谁啊,连个自我介绍都不会说,滚蛋!

  2 普通考生:有一些文艺天赋和特质,但不是特别突出。这类考生大概占30%,介于考上考不上之间,就看个人努力与规划,其实虽然我一直反对培训班,但是这一类考生如果找对了培训老师,并且有着合理的学习安排,一般一两年的学习是可以考上的,就怕上错了培训班被误导,待会儿专门说培训这个话题。当年我就是这一类学生。但是我除了中戏一个五天的短期班之外,没有上其他培训班。

  3 人才类:这一类在报名中不多,几十个甚至更少。这一类学生才华横溢,情商比较高,感受表达能力好,人格健全,三观正常,知识和心理储备特别适合这一行,每次考试时候能发现几个这样的考生考官都会奔走相告。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少这样的学生在考场上冒尖了,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好苗子被培训班给毁了,这些都让老师对很多社会培训班深恶痛绝。就好像一个蛮有历史沉淀的珍稀古物,想把它收来的时候,培训班已经把他打磨的光滑漂亮图上亮漆毫无个性了。培训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塑造一个考生,也可以毁掉一个考生。